《石灰吟》是爱国诗人于谦的一首诗,本诗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石灰自比,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行。
这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解诗题——诵诗文——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
解诗题紧抓了“吟”一字,由吟入手,引入诗文,不仅复习了旧有的《游子吟》,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古诗形式,学生学习轻松愉快。
解释诗意过程中,先让学生了解石灰的炼制过程,再让学生用诗中的话说石灰的经历,继续思考,再用四字词概括石灰由石到灰的过程。这种思路,由粗到细,由宽到窄,让学生三次走进石灰、了解石灰,从而理解了诗文的意思。其实这种教学思路是在最传统的解词、释义、串句屡遭失败后,集大家智慧而成的。
领悟诗情,需要有一个步步深入的过程。起初,我的设计很肤浅,没有真正意义上深入文本,深入于谦,有点华而不实。我把诗人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处境,由石灰迁移到了于谦,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分两个层次领悟了诗情。最后情感升华的过程中我运用入境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再三体会诗人“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整堂课教学虽然比较流畅,但是没能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中,有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被动,没有融入课堂。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诗文还可以在拓展一下,课前让学生搜集,或者自己出示一些,作为延伸和渗透,会对这种表达方法体会的更加深刻。
俗话说,教学相长,我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