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天《奶蜜盐2》读写挑战D16:对生命的接纳与理解,应成为家庭文化的核心

看到这部分内容,我忽然想到纪伯伦《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儿女,

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

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

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

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前几天,张老师还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写给教师最重要的一句话:一定要记住,这是别人家的孩子。”张老师发的时候并配文——消极的积极。

把这首诗跟张老师的话联系起来,再读这部分内容——《对生命的接纳与理解,应成为家庭文化的核心》,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很多时候,我们通常会把孩子的问题归咎于父母,什么父母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长等等类似的话。诚然,很多时候,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我们往往忽视了一些我们所未知的孩子的世界,比如自闭症、ADHD、抑郁症不一定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有些孩子就需要经历这些,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命。

所以张老师“写给教师最重要的一句话:一定要记住,这是别人家的孩子”,这种消极的积极,就是呼吁我们“对生命的接纳与理解”。别人家的孩子,应该更加慎重,更加认真面对。想起了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的一段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而对于普通的家庭而言,更是如此,“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的生命特点,理解孩子的根本需要,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如果,父母都无法接纳孩子,理解孩子的生命特点,那么,孩子将会以何种状态去面对未来世界的种种不确定性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