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4日 周六 晴
根据辉霞老师第七次授课整理
一、5E教学法的背景和内涵意义
5E教学法知多少?
what do you know about “5E” Teaching Model”?
what do you expect to know about“5E Teaching Model”?
what have you known about“5E Teaching Model”after reading the preview materials?
1.5E教学法的背景是什么?
理论基础是基于“先前概念”的建构主义理论
参与(引入)、研究、解释、精致(应用)、评价(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导入,探究,讲解,运用,评价)
探究: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最初的体验和探究
概念引入(解释):教师引入关于所学主题的新概念(或术语)
概念应用(精致):学生在新情景中使用术语和应用概念
精致(elaborate)adj.复杂的;详尽的;繁细的;vt.精心制作;详细计划;使复杂;使华丽;精心制作;精雕细琢;vi.详细说明;详细阐述。
2.“5E教学法”基本内涵
5E教学模式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五个部分组成,即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精致(说明)(elaborate)和评价(evaluate)五个部分之间呈现紧密的逻辑关系,因每一步的首字母都是大写的“E”而得名,又称“五环教育模式”
参与(引发兴趣)——探索(探究构建)——解释(归纳总结)——说明(拓展应用)——评价(评价巩固)
参与(Engagement):在了解学生已有背景知识和概念基础上,提出问题,制造认知冲突,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新知学习状态;
探究(Exploration):在学习任务(问题)驱动下,对文本梳理学习,收集问题证据;
解释(Explaination):在学习理解和探究基础上,教师(学生)解释关键问题,学生在此基础上,使用新知识建构科学严谨的解释,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或任务;
迁移(Elaboration):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理解解决新情景中的新问题;
评价(Evaluation):用表现性任务或适当的练习,检测评价学生的新的知识理解与能力水平。(我的理解:之所以拿5E教学法到英语课堂,主要是看重了它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上的作用。特别是解释部分,不仅仅是由老师解释,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解释,老师的作用主要是搭建脚手架,设置问题,做好领路人,也即指导者,这也应该是5E教学法与英语活动观的融合,更侧重学生活动层面。)
参与的过程可以用预习单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可以提出正确的问题,基于苏霍姆林斯基所提的交集点。并不仅仅是平时的导入。
谁收集问题的证据?学生。学生要知道自己在哪里有问题。有两个步骤,自己在预习单上发现的,一个是与小组合作后,发现有争执的,有不一样的理解的地方。
解释一定是在课堂上,是展示。迁移到英语课堂上,要展示老师觉得关键的问题,哪怕是预习单上的问题,要展示。大问题,或者有困惑的问题展示。要用完整的新知识的句子展示。
5E教学法注重在how层面的解释,六要素活动观聚焦what层面。
“5E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与该阶段匹配的教师行为)
参与:培养学生兴趣,让其产生好奇心;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前概念(交集点选择是关键)
探究:鼓励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基础上同伴合作:观察和倾听,记录并明确关键问题;提出探究性问题,指明任务方向;给学生思考时间,承担学生学习顾问角色(谁探究?老师的问题设置是抓手)
解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问题答案;追问学生答案来源与理由,让学生澄清问题;规范地讲解学生不清楚的概念、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材料,拓展思考(谁解释?教师追问的能力,学生做中学)
延伸(迁移)要求学生有逻辑地、规范地解释概念、问题;鼓励学生在新环境中运用或拓展概念和技能;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释;拓展创新(应用实践类活动)
评价:在学生完成新任务或新练习时进行观察;评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找到学生改变想法或行为的根据;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谁评价,如何评价?)
二、5E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三、5E教学法在具体课例中的实践运用
我的反思:
一、语篇类型混淆
对于语言技能的“读”,2011版课标五级的要求是“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而2022年版对语篇内容的要求更加具体、多样。以三级(7-9年级)为例,语篇类型就包括:
1. 日常对话、独白;
2. 记叙文(故事、简版小说、人物传记、童话等)
3. 说明文
4. 应用文
5. 新闻报道(简讯、专题报道等)
6. 工具书(词典、语法书等)
7. 新媒体语篇(网络媒体语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信息等);
8. 其它语篇类型(歌曲、诗歌、剧本、广告、图片、表格、天气预报等)
不仅仅是“记叙、议论、说明”。语篇内容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每种语篇对应的课堂设计”理应有本质的区别。当然这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明白的。
二、三大主题语境及32小语境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