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时常听到有人说:“我抑郁了!”“我差点抑郁了!”
信息大流中,时常看到因抑郁症坠楼自杀的案例,中年人、老年人、妙龄少女、才华横溢的青年、也有青少年,以及产后抑郁者。
对于前者,我们会感叹抑郁的普遍和随意,一种心境而已。对于后者,我们会触目惊心,感到一阵悲凉,抑郁何其可怕,危及着人类生命。
无可否认,抑郁就在我们的身边。人们想避之若浼,也许人们更想揭开面纱,看到真相,从而能真正远离。
抑郁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什么原因让人患上了抑郁症?怎样才能免受抑郁之苦?这一系列的疑惑,或许能从《抑郁帝国》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抑郁帝国》的作者是美国医学史教授,乔纳森•萨多斯基,在书中,他从历史、现状、生物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为我们解读抑郁症,梳理其历史脉络,分析其发生、治疗、转归等干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独到见解,谆谆言说,让人警醒。
有人说,认知即是疗愈的开始。
抑郁并非一句谈笑,抑郁也并非强如蛇象,走近它,认识它,理解它,进而远离它。
01 抑郁症“当下“的真相
《美国佬》的作者奇玛曼达·恩戈齐·阿迪奇埃曾这样形容抑郁症:”没有抑郁症的人很难理解它,但患有抑郁症的人也常常为之困惑。”
抑郁症,难以用一个清晰的概念来言说。
然而,心理学家乔纳森•萨多斯基在《抑郁帝国》中,从历史角度总结阐述了抑郁的由来、发展及现状,不论是它的定义、原因、诊断,还是治疗,使我们清晰了抑郁症的大致脉络。
尽管时至今日,关于抑郁,关于抑郁症的方方面面,仍有各种声音,有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但我们仍从中知道了抑郁症在当下的真相,因为作者在书中给了这样明确的答案:
“抑郁”一词既可以指一种疾病,也可以指一种情绪。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抑郁”的时刻,但通常这种情绪会自然消失,即便持续时间比较长,它也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
抑郁症“真的”是一种疾病,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抑郁症会对人的生活、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严重的抑郁症可能是致死性的。
抑郁症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如果你觉得你可能需要帮助,你应该尝试寻求帮助,我们有了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其中一种很有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这只是一般性的、肯定性的结论,对于其中有关抑郁症病因、诊断、治疗当中的原则性的细节,即使有些虽未能成定论,我们也该知晓这些真相:
抑郁症的病因是复杂的,除了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也很重要,很少有人只用一个因素加以解释,多种方法的相互补充才能解读抑郁症,也才能帮助患者走出困境,而过分夸大药物治疗,或单一应用心理治疗,有可能会走进误区。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又绝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抑郁症总是涉及身体,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抑郁症生物学的,也是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我们不必在单一方面做选择。
或许,正是抑郁症真相的复杂性,对它的诊断难以清晰准确界定。美国精神医学协会编写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对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被认为是目前西方最为权威的参考指南:患者必须具备九种症状中的五个以上: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
(2)几乎每天或者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所有或者大部分的活动兴趣或者乐趣都明显减少。
(3)在未节食的情况下体重明显减轻或增加,或者几乎每天食欲减退或增加。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者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者迟滞(由他人观察所见,而不仅仅是主观体验到的坐立不安或者迟钝)。
(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者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者过分地、不恰当地感到内疚。
(8)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者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者犹豫不决。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自杀观念,或者有某种自杀企图,或者有某种实施自杀的特定计划。
以上种种,其实在生活实际中,我们都能观察到一些迹象。不难看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从发病到治疗都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范畴,它需要被大的健康观整体而全面的呵护。
02 学会与抑郁症和解
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复杂,如果深陷抑郁之中,能够走出来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平静接受,并与抑郁症和解,进而远离它。
抑郁症患者是需要帮助的,包括自身的帮助、他人的帮助、专业的帮助、药物的帮助,从而争取最有效的方法。
认知便是疗愈的开始。
知道了抑郁症的这个时期的真相,就要理解、懂它,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始行动。
第一,自我关怀,积极寻求帮助。
《负面情绪,正面解决》中提到,正面解决负面情绪最好的方法是自我关怀,包括:
觉察、感受自己的情绪,并照顾情绪需求;
采取行动改善周围的世界;
释放自己的情绪,比如倾诉、书写等;
评估情绪诱因,警觉情绪开关;稳定身体的自然节律,规范生活方式;
走入大自然;
运动等。
除了自我关怀,抑郁症还需要调动一些积极的社会力量,比如家人、朋友,心理咨询师等,和他们倾诉、向他们求助,改善艰难的环境等。
《心理健身房》的作者克里斯蒂娜·希伯特生第一个孩子后,陷于悲伤、焦虑、失眠和疲惫之中不能自拔,当母亲才两个月,她就感觉到了彻底的无助,医生告诉她,她患上了产后抑郁。
为了走出困境,她举家搬去了父母家,孩子的外婆帮忙照顾孩子,但心情依旧很低落。一次,希伯特在带孩子散步的时候,心情变得有些开朗,她发现了锻炼的好处。
从走出家门晒晒太阳,到每天规律的运动,她的心情好起来,慢慢的,她又找回了自己。
亲人的帮助,自己积极寻求的改变,即是运动拯救了希伯特。”
第二,不排斥药物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当然要去找专业医生看病,难免要接受药物治疗。
抑郁症总是有心理方面的内容,如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强迫性思维等。不管有多少生物学因素可能会引发疾病,心理学都可以洞察这些问题。
生物治疗可以起作用,即使病因不是生物性的,比如电休克疗法、抗抑郁药或其他生理治疗,其疗效虽不足以确定病因,但对大脑的治疗却可以解决心理问题。
人们可以同时从生理和心理治疗中获益。例如,抗抑郁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会有更好的效果。
因此,《抑郁帝国》中,作者不止一次强调:
“生物和心理模型是互补的,而不是互斥的。”
但实际中,即使医生千叮咛万嘱咐,要按时服用药物,不能随意减药、停药,部分抑郁症患者却总是怀有自己的心思,在依从性上并不好。
萨克斯是一名法律系学生,患病后,她寻求了精神分析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但她对药物产生了抵触,担心药物会暗示她真的病了,而这正是她不愿意的。但精神分析虽让她找到了发病来源,却不足以控制病情。她有些无奈地接受了药物治疗。
精神分析的支持及药物的辽效,这种综合治疗再加上强大的社会支持,使她成为一名法学教授,也成了一名精神分析学家。各种方法之间没有排斥,而是达到了互益、互补。
03 写在最后
保罗·西蒙在《海岸》中唱道:”悲伤无处不在,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悲伤变成了一种疾病?”
是的,悲伤无处不在。面对抑郁症,我们首要做的,就是将悲伤尽早化解,将抑郁预防在我们的安全范围之外。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也是艰辛的。比如社会压力、环境不良,又比如艰难的中年责任感……我们无法改变一些会让生活变得艰难的问题。
但值得庆幸的是,如作者所说:
“抑郁症的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我们很可能无法根治它,而且我们也没有找到可靠的根除方法。但是我们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也知道预防措施,如教育和生活方式的建议。”
愿所有的抑郁症,所有的深陷其中的人们能被世界,被生活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