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还是理性是激情的仆人,都说明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人们的道德判断是凭直觉快速做出来的”,在多数时候,道德推理总是姗姗来迟,它是马后炮,是事后诸葛亮,是为了证明人们业已做出的道德判断的合理性。
如果以上说法成立,那么它到底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呢?
有人也许会说,那我们干脆就放弃道德论证和道德说理算了。当然不是这样。虽然道德论证的有效性比我们预期的要低很多,虽然我们正处在一个几乎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讲了道理也没有太多人会听的时代,但是我始终认为,对于知识人来说,尽可能清楚明白地讲道理,这仍旧是知识人的使命和职责所在。
但是,另一方面,知识人除了要诉诸道德说理,还需要学会重视情感教育。用中国人的老话说就是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乔納森·海特写过另外一本著作,叫做《象与骑象人》,他把理性推理比作骑象人,把情感直觉比作大象,之所以把情感比喻成大象而不是马,海特说,这是因为大象比马更庞大,也更聪明,所以操纵大象要更加困难和艰巨。
海特提醒我们说,在面对道德分歧和政治冲突的时候,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就要学会跟大象交流,因为如果你想让对方相信违背他直觉的东西,他们会立刻找到理由来为自己的直觉做辩护,而且这种辩护几乎总能成功,所以除了要跟理性交流,还要学会直接诉诸情感,跟那头大象进行有效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