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现在才吃到?”
酒店早餐过于丰富的后果是会触发强迫症,在餐厅晃了几圈儿依然不知道该吃什么。一般情况下,选择困难症的时候会被陌生独特所吸引。
我在肉燕面前驻足了,这是个什么东西?单看名字有种我可能知道,又不敢确认的感觉。地方美食的名字都有这个毛病,你以为是这样却偏不,你以为没那么简单其实就这么简单。
思考并没有阻碍行动,没有犹豫,请服务员给我来一份。
美好的邂逅都是这样发生的,刻意而为往往败兴而归,不期而遇反而收获美好。当时如果不是瞎晃了好几圈儿,没准儿没留意到也就过去了。纯属巧合,误打误撞,我来了一份只看名字猜测可能是类似馄饨但又不敢确定的食物,然后,就被惊艳到,之后,一边心下窃喜,嘴里不停,同时升腾起很多问号。
按道理,一份好吃又体面的美食,应该广为流传与人同享才对,为什么只在一个小范围不被大多数人知道呢。
美食得以流传有诸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地方美食通常失败在工艺过于复杂且颜值不上台面。
胡辣汤或许败在颜值。作为一个没见过北方美食排面的南方人,第一次着实有被吓到。这是什么东西?真的不是刷锅水吗。淡棕色微微透着不太明显的黑,粘稠,依稀呈现疑似固态,不明物体悬浮,看起来分量很足,眼观不怎么样,闻其味倒并不反感。用眼睛和鼻子端详半天,就是下不了嘴。
一个南方人要狠下心喝一口,我觉得需要非凡的勇气,因为我的第一口就用上了冲锋号和不得不,闭眼闷了。口感并不算友好,和目测的粘稠相匹配,类似藕粉的稠度,味道倒和目测完全不同,正常食物,浓烈的胡椒味,复杂的味道,但一定不是刷锅水。
所以胡辣汤在北方大杀四方,却走不出自己的土地,颜值负分全靠才华何以走天下。
工艺复杂是柄双刃剑,复杂意味着独一无二不易复制,不易复制也意味着如果没有传承和文化浸润,没有人会愿意费老大劲做一个深加工且营养价值存疑的所谓传统美食。快节奏的生活要求的是原生态、新鲜、尽可能少的工序,快速获得。每一条都和传统的烟熏、盐津、风干、乳化、霉制相悖。传统美食如果没有现代工艺直接给出成品,很难传承。
老干妈、郫县豆瓣做到了,他们把原本归于传统的手艺活儿变成了成形有序的工艺,直接给出成品,我们只需品尝成果而不必劳心费力。一场成功的传统美味与现代食品工艺的深度合作。
其他的就没这么幸运。要活下来,做成预制菜半成品是唯一出路。比如蟠龙菜,比如合渣,损失一些口感,享受能被保存的味道。
肉燕对我来说很陌生,似乎两种都不符合。看起来工艺并不复杂,而颜值又很能打,那为什么没有广泛流传呢。
肉燕又称太平燕,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闽菜系-福州菜,肉燕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 肉燕亦由此成为馈赠佳品,为福州人包括海外乡亲所衷情。 肉燕别称扁肉燕。但是肉燕皮是由猪肉加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是福州一大特色小吃,肉燕有别于福建其他地区的扁肉(扁食),两者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燕皮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
形似馄饨,口感独特,秘密在燕皮。
薄如纸,口感亦如是。吃起来有种不是在吃某种食物而是某种物体的奇特口感,薄薄的韧韧的很有嚼劲儿。薄和韧本身不冲突,红薯粉也可以做到又薄又韧,但既薄又韧还带着股脆劲儿的嚼劲,而且是煮出来的面食,是怎么做到的。
肉燕皮是由猪肉加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
仅此一例,试问还有哪种美食的皮是由肉和薯粉做的?肉和薯粉不应该是馅儿而不是皮吗。再加上手工打制,不能广泛传播的原因找到了。
广泛传播的是馄饨,皮由面粉和水压制而成。
但凡需要手工参与,也就意味着这种美食只能存在于美食艺术品,或者爱好者,而不是快节奏的日常生活。
肉燕确实很好吃,属于初见平平,一口惊艳。但不能传播,输在工艺复杂,宫廷专供。
在小范围的民间应该还会广泛存在,只是传播范围也不会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