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抄录(4)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陈平)

《撒哈拉的故事》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的生活散文集之一。作品讲述了三毛与外国小伙荷西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群岛所发生的婚后故事。

作者通过细腻朴素的描写让浓烈的民族色彩与风沙漫天的沙漠爱情在笔下徐徐展开,十岁姑卡的婚礼、飞蛾扑火的沙仑的爱情、对“异乡人”的感慨等等这些迂腐、痛苦、流浪在三毛的笔下通通都显得情有可原,她爱自由,更爱自然。

三毛曾说,沙漠就是她的“梦中情人”。她好似随风飞扬的沙,四处流浪从不依附,又好似缕缕升起的烟,飘飘渺渺居无定所。千疮百孔的大帐篷如何?白手起家的婚姻如何?生活嘛,怎么过都是自己的。

以下为部分精彩内容抄录:

12、长久的沙漠生活,只使人学到一个好处,任何一点点现实生活上的享受,都附带地使心灵得到无限的满足和升华。换句话说,我们注重自己的胃胜过自己的脑筋。

——《素人渔夫》

13、“这是最毒最厉的符咒,你们会那么不巧拾了回来。”荷西的同事之一解释给我们听。

“回教的?”我问他们。

“我们回教不弄这种东西,是南边‘毛里塔尼亚’那边的巫术。”

“你们不是每个撒哈拉威人都挂着这种小铜片?”荷西说。

“我们挂的不一样,要是相同,早不死光了?”他们的同事很生气地说。

……

“我在想——也许——也许是我潜意识里总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欲望。所以——病就来了。”我轻轻地说。

听见我说出这样的话来,荷西大吃一惊。

“我是说——我是说——无论我怎么努力在适应沙漠的日子,这种生活方式和环境我已经忍受到了极限。”

“三毛,你——”

“我不否认我对沙漠的热爱,但是我毕竟是人,我也有软弱的时候——”

……

我们床边的牌子,结果由回教的教长,此地人称为“山栋”的老人来拿去,他用刀子剖开两片夹住的铁皮,铜牌内赫然出现一张画着图案的符咒。我亲眼看见这个景象,全身再度浸在冰水里似的寒冷起来。

——《死果》

14、我认真地在想,关在牢里面的人,不一定比放在外面的人坏。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坏胚子就如我们中国人讲的“龙”一样,可大可小,可隐可现,你是捉不住他们,也关不住他们的。

——《天梯》

15、其实,当初坚持要去撒哈拉沙漠的人是我,而不是荷西。后来长期留了下来,又是为了荷西,不是为了我。

我的半生,漂流过许多国家。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住过,看透,也尝够了,我的感动不是没有,我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受到它们的影响。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也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

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白手成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