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树上转移到地面上睡觉, 导致比其他灵长类更丰富的快速动眼睡眠, 从中出现了急速增加的认知创造力、 情绪智商, 进而带动社会日益复杂。
--第4章睡会睡觉?我们该怎么睡觉?
学一下认床的机制。新的地方睡愈多晚,两个半球的睡眠就会愈相似。这或许是为什么有许多人会认床, 在旅馆的第一夜睡不好觉的理由。
飞行中的候鸟会进行极短暂的睡眠, 一次只有几秒钟。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作者说大猿,会在树顶上建造全新的睡觉用平台,而且是每天傍晚重建一次。(试想,每天晚餐后,你还要花几小时,组装一个新的床架才能睡觉的情形! ),还有就是睡在树上,某种程度上是演化的智慧选择。 这样提供了安全的避风港, 可以避开地上的大中小型动物的威胁。
同时,原始人类无法在树上睡觉,避免不了野兽的威胁,故人类睡觉比较威胁,而解决的方案部分解答是火。
火也是为何我们能够安全睡在地面上的最佳解释, 火可以吓阻大型肉食动物, 而烟则是夜间熏虫的好帮手, 让喜欢叮咬皮肤的虫子避之唯恐不及。火也不是完美的解答, 睡在地面上还是有风险, 因此演化压力使得我们发展出更高的睡眠品质。
从树稍到地面的睡眠革命, 是让智人能够攀升到演化金字塔顶端的关键催化剂。
快速动眼睡眠以及做梦本身, 使人类的两项特征的发展更为顺畅:
一、我们社会文化的复杂程度;
二、我们有智慧的认知能力。
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富含情感、具合作性的社会链接,有创意的巧妙解决方案只能留在个体,而无法扩散到整个群体。
随着年纪渐长,睡眠有三项主要的改变:一、量与质的降低;二、睡眠效率的降低;三、睡眠的时机受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