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鲁襄公二十四年虎头蛇尾的第一次 “夷仪之役” 之后转年(前548),诸侯之间竟然十分诡异地保持着相对平静,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去年底发生的饥馑:
……冬……大饥……(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而 “大饥” 的根源一方面是因为去年秋季曾经阻碍诸侯联军伐齐的大水灾,也部分地摧毁了当年的收成。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诸侯联军没有等到入冬农闲的时候出兵,而在秋季就开始集结,又花了几个月等待大水退去,结果不但徒劳无功还耽搁了抢修水利设施。可能原来诸侯计划在齐国进行劫掠,抢割其秋收谷物,结果完全落空。不过平静的水面之上也偶然泛起一圈诡异的波澜:
……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以报孝伯之师也。公患之,使告于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也就是说崔杼直到这一年春天才想起来象征性地反击去年春天仲孙羯伐齐之师,而且齐师一路上并不劫掠,也不去严厉地驱使民众,没有达成任何战果就很快返回了。而鲁师基于饥馑的考虑也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动员和抵抗。
鲁襄公本人对于齐师诡异表现的内幕似乎并不知情,于是大夫孟公绰对其提示道:“崔子将有大志,不在病我,必速归,何患焉!” 这里无疑透露出一条重要信息,也即鲁国至少部分卿大夫对于齐国即将发生的变故是心知肚明的,否则很难仅仅从崔杼伐鲁的行事风格就精准地指出其 “有大志”。
那么在鲁国上层圈子内私下传递的这个信息,应该就是与去年底诸侯国之间围绕周王室这个平台所达成的交易有关。在这个交易中,应该已经对如何避免齐、晋及诸侯间再度爆发大战,同时又得让晋国能够感到满意、充分挽回 “朝歌之役” 中丢掉的面子进行了安排。另一方面,这个交易应该对齐国未来的政治格局进行了规划。从后来崔杼弑君的结局来看,这场交易的底牌应该就是以齐后庄公的性命为代价,由崔、庆等公族掌权,并拥立相对容易控制的年轻国君;在齐、晋关系方面则需要保证齐国绝对服从于晋,并且给予晋国以包括人口、土地和宝器等方面的巨大物质补偿。
不过《传》文里确实讲了另一个故事,也即由于齐后庄公与崔杼所续弦之妻棠姜有染,结果被崔杼以棠姜为饵设计诱杀。当然崔杼行事的动机和抓手也介绍得非常明白:
……崔子……以其间伐晋也,曰:“晋必将报。”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也即崔杼弑君的根本原因仍然是 “晋将必报”,考虑的更多是齐国的整体利益和崔、庆等公族的地位。同时齐国公族希望与晋国高层重新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因此才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公开弑君,而且事后还没有受到诸侯公开声讨。
综上,可以判断襄公二十四年齐人为雒邑王城筑城事件背后隐藏的,正是齐国以崔武子为代表的公族势力与晋执政范宣子之间的政治交易,而这个交易的内容正是所谓 "崔杼弑君"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