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上文笔者用了一定篇幅分析了晋国 “栾盈之难” 的一些细节,这里我们需要对照一下鲁国的具体情况。
4、鲁国与栾氏类似的情况之比较
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上,公开弑君的包括公子庆父(孟氏)、公子遂(东门氏),后来 “三桓” 曾经联合驱逐过鲁昭公。如果按照阳毕向晋庄平公建议驱逐栾氏的逻辑,这些家族都应该被清算。事实上,孟氏在季氏等的卵翼之下迅速恢复起来;东门氏由于与季氏争权被驱逐,但是出于平衡不同代际公族的目的,其旁支仲氏仍然得以一度在鲁国为卿;“三桓” 在驱逐鲁昭公之后,更是彻底控制了鲁国的政权。
可见弑君或者叛逆完全不是其后代被追究责任与否的关键,而在于能否彻底的控制住政权。就鲁国而言,季氏首先确立了季、孟这个雷打不动的核心圈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同族的叔孙氏和叔仲氏,形成了 “三桓” 执政的基本盘;外圈则是曾经在关键时刻支持过季、孟的子叔氏和臧氏。但是除了季、孟之外,对于叔孙氏、子叔氏和臧氏都在必要情况下予以敲打以观察其驯服与否,如此才基本控制住了局面。
之所以说 “基本”,是因为还有一个内部因素无法预料也难以解决,即 “三桓” 自身的家臣团可能起来以下克上夺取政权,此为后话。
5、“锢栾氏”
由于过往栾氏的存在象征着 “被庐体制” 的三大支柱之一,也即代表唐叔虞之后嫡传大宗后裔的翼系公族势力,此一群体中的代表性家族还有祁氏、胥氏等,因此范宣子必须想办法防止根基深厚的栾氏卷土重来。
……冬十月……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春秋.襄公二十一年)
按照《传》文的解释,“商任之会” 的目的就是 “锢栾氏也”,也即禁止诸侯国收容栾氏及其党羽。楚国当然不在北方诸侯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栾氏得以暂时栖身楚国。不过当初栾氏的死敌郤氏后人此时正好也生活在楚国,上博收藏的楚简中就有旅居楚国的郤犨(苦成叔)后人撰写追述 “车辕之难” 因果和经过的《苦成家父》一文。因此继续待在楚国的栾盈并不安全,其也不甘心如同过往流亡楚国的大夫那样仅仅成为楚王的臣子度日。
由于栾氏过往蓄养的部分勇士流亡齐国,并且得到齐后庄公的器重,因此栾盈很可能从这个渠道得到了齐侯对 “平阴之役” 耿耿于怀、时刻图谋报复的消息,因此其于 “商任之会” 的来年(前551)秋天就来到了齐国,而齐后庄公不顾去年冬天会盟的要求而冒险予以保护。
晋国内部显然也得到了风声,因此于栾盈到达齐国之后的冬天再次召开 “沙随之会”,向诸侯重申禁止收留栾氏余党的要求:
……冬,会于沙随,复锢栾氏也。栾盈犹在齐,晏子曰:“祸将作矣!齐将伐晋,不可以不惧。”……(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虽然齐后庄公君臣再次参会,并公开按照晋国的要求做出了相应承诺,但其报复晋国的决心已定,而且报复的方式和想象力也远远超过了晋国君臣的估计。
6、大战前的宁静
对鲁国而言,自从襄公二十年(前553)秋仲孙速(孟庄子)帅师伐邾以来的近三年内,除了不断的朝觐、报聘和会盟以外没有进行任何军事动员,总算是获得一段了难得的平静时光。到战争再次突然爆发的这一年(前550)鲁国六卿格局为:
不过正如前文已经介绍过的,这一年下半年鲁国也将经历仲孙速7意外早逝引起的孟氏夺嫡之争,以及为了维护季、孟体制而被迫制造的臧孙纥流亡事件。
这年一开始时鲁国的三军将、佐配置为:
由于最近一次动员记载为仲孙速帅下军伐邾之役(前553),如果此时鲁国面临新的军事任务,那么首先承担压力的就将是季孙、臧孙联袂统帅的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