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天时间深度专注的读完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所以去阅读是有多位好友推荐,再加上对心理学的探索和兴趣,这本书让我深受触动,并值得推荐给每一位愿意向内探索成长的朋友看,蛤蟆先生通过十次心理咨询,从抑郁到活出自我的状态,他找到了自己性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重拾快乐。这里面的不少精彩片段值得多次阅读和回味,聊聊我的三个触动。
一、人格的三种状态
每个人都会有人格的三种状态,儿童状态、父母状态和成人状态,儿童状态的我们会有最本真的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恐惧这些基本情绪,父母状态是指我们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种种,变成父母的翻版,成人状态是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来行事,我们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理性合理的做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技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的声音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怎么做。
当我们了解三种状态时,就可以用清晰的第三方视角来辨别当前的状态,啊哈,我在儿童状态了,哦,我这是父母状态,我应该调试为成人状态,因为成人状态可能帮助我从情绪里走出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大多数的父母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自己的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如果父母有一些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正确的行为,原谅他们。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与父母的依赖关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过度的顺从行为,导致有些人将依赖当成生活方式,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妈宝男”似乎并不没有真正长大成人。
二、人生坐标和自证预言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4-5岁时,生命的体验帮助我们回答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第二个问题是:‘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会出现四种组合的人生坐标。
第1种:我好,你也好,会形成认可自我,认可他人的开放的接纳的状态;
第2种:我好,你不好,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挑剔型人格;
第3种:我不好,你好,容易形成顺从他人的依赖型人格;
第4种:我不好,你也不好,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封闭的状态。
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
如果我们回想下过往的经历,就会发现我们当前的人生的状态,都是基于过往的自我选择,你选择了开心,选择了痛苦,选择了勤奋,选择了懒惰,选择了进取,选择了佛系,也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选择了愤怒,选择了悲伤,我们有选择的自主权,完全可以选择快乐,选择幸福,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也都有能力改变处境。
如何能活得更真实呢,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三、情绪是自我的核心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头脑去思考,也用情感去体验。虽然你开始在理智上理解自己的行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过和自己的情绪做联结。当你对情绪的感受越来越清晰时,就能明白它们并非可有可无,也不会对它们不闻不问,因为情绪正是自我的核心。”
这段话颠覆了我对情绪的认知,过去我总认为情绪是不好的,需要减少情绪,没想到情绪反而是自我成长的关键,感知情绪的时候正是在感知自我,独一无二的自我,只要情绪获得真正的链接,就能有成长的机会。
高情商并不是会说漂亮话,会处理人际关系,情商是理解你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还能掌控他,而高情商的人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他们能控制冲动,也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他们成熟和自我接纳,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从而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当一个人有意识的去辨别自己的三种人生状态,了解自己的人生坐标四向限,真实的回应当下的需求,感知并接纳情绪,并从人生的每一次经历中获得成长,我想每一个童年都可以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