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多数的爱都是以相聚为目的,但是有一种爱却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为人父母,永远只做孩子的陪练。
应该很多父母都面临过这样的局面:大清早起来,自己眼看时间来不及,急得跳脚,小朋友却还在不紧不慢地洗脸、吃饭,一副漫不经心、时间与我无关的样子。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父母首先要检讨的是自己。因为父母包办得越多,孩子自理能力越差,依赖性越强,最终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爸妈最后会帮我解决的。
所以,想要解决鸡飞狗跳的早晨,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承担迟到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以前上学不迟到,是因为有妈妈在身边帮忙。更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以后,这样的小事,要由他自己负责。
在起床“战役”胜利后,家长要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比如,一周的早餐吃什么,让孩子自己安排,父母负责采购;每天的穿衣搭配的权力也交给孩子,父母只需要教会孩子看天气预报。
孩子在“为自己负责”这件事上越来越从容,会让他慢慢爱上自己安排生活的感觉。之前看过一则新闻:一个来自福建,11岁小朋友亮亮,带着父亲洪舒靖环游世界。一路上,钱包由儿子掌握,路线由儿子规划,吃住行全由儿子来定主意,自己则负责骑摩托车带着他完成旅游。
面对媒体采访时,父亲说:“我想让他学会生活中的事情都自己决定,以及面对自己的决定带来的任何后果。”
一路上,亮亮不仅坚持利用晚上的时间写作业,还自己整理行李、录视频日记、制定第二天的旅行计划,父亲只负责为儿子洗衣服。
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他所能想到的,陪伴儿子成长、培养孩子自律、自我独立意识最好的方式。可以想象,这一路,这位父亲需要眼睁睁看着孩子犯多少错,但他忍住了。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看到自己的决定取得怎样的后果,从而更好地去做下一次的决策。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我们可以做孩子生命的导师,成长的陪伴者,唯独不能成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父母如果希望孩子自律、而不是事事由自己去掌舵,就一定要学会忍,看着他犯错误不去插手,看着他慢吞吞的不去帮忙,甚至看着他烧钱忍住不去心疼钱。
永远做一个陪练而不是比赛的主导者,唯有此,才能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只有当孩子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自律,而不是把生活的责任都寄托在父母或者别人身上,过度控制孩子会破坏孩子自控力的发育。
想要做一个能“忍”的父母,首先你得学会缓解自己的焦虑。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忍不住地控制,源于自己的焦虑,而不是孩子的焦虑。放弃做一个完美的父母。从来没有完美的人,也就没有完美的父母。
如果我们真的成为完美的父母,一定是我们剥夺了孩子的某些能力。一个快乐、不焦虑的父母远比一个完美的父母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