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儿对对碰(主题班会阐述)

任教六年级这么多年,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消防员,总是会接到很多这样的告状电话:老师,这孩子我是管不了了,我说你一句他顶一句。说什么都不听。贺老师,今天可把我气死了,这孩子又要玩手机,怎么说都不听,您帮我管管。贺老师,我女儿今天又跟我吵架了,直接把自己关房间,您能帮我说说她吗?

  面对愈发恶劣的亲子关系,孩子们的不懂感恩,我也是苦恼好久,千里冰封非一日之寒,破冰行动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为此我精心开展了以一系列“心儿对对碰”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来改善亲子关系,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亲身体验,感知不易

班会课开始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用怎样的形式,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真是感同身受,简单的说教大抵是效果不佳的。只有自己亲自体验了,才能明白这份不易。上班会课之前,我让学生精心准备好一个10斤左右,可以绑在腰上的包袱。学生一听,兴致高涨。一个劲再猜,这个东西到底是要用来做什么?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的好奇心一打开,加上我的煽风点火,孩子们的胃口被吊足了,上课时效果自然很好。

班会课上,我让孩子们绑好包袱到操场上走走、跑跑。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一听可以到操场上玩,他们课高兴了。腰上绑着重物,丝毫没有觉得累,欢乐地在操场上跑起来。可是没过多久,大部分孩子就吃不消了,有的累得直接躺在地上。

我再让他们带着包袱上了个厕所后,教育的契机刚刚好。这时就不要再让我多说什么,孩子们早已经明白了我的用意,并且从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父母的不易再也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当然就更深刻。

角色互换,实现破冰

“今天我来当家长”,是在初步感受母亲孕育之后的升级版。通过角色的互换,孩子们看到了父母一天的不容易,要做家务、忙工作,还得管孩子。关键是“孩子”还不听话,处处跟“家长”对着干。让“家长”们苦不堪言。

这次角色的互换,把主题班会的课堂从教室走向了家庭,教育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孩子们通过这次角色互换更加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也看到了自己平常自己的态度,发自内心的进行了反思。

以下就是他们在暮省本记录下的文字,透过这些稚嫩但又饱含深情、反思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教育确实是比苍白无力的教育,来得更有效果,有了这两次不一样的体验做加持,接下来的主题班会就水到渠成。

心儿碰碰,互诉心声

    这次我把学生和家长一起请进了我们的课堂,一起来上《心儿对对碰》主题班会。班会课开始之前,我先收集了孩子从哇哇坠地到现在慢慢长大的照片,也收集了家长们从青春靓丽时候的照片到慢慢老去的照片,做成了影集。班会课上先播放视频,让大家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接着播放绘本《我们还能拥有孩子多少年?》。这两个视频一出来,大家的情绪已经拉满。

这时,我再让孩子给家长们鞠个躬说上一声:“谢谢,您辛苦了。”孩子们这个时候,再也没有了从前的不屑,这一鞠躬都是发自内心,最自然的表现。

我接着把时间交给他们自己。让他们借这个机会,说说心里话。把自己一直想说的,不敢说的都说出来。一对对拥抱子啊一起的母子、父子、母女……一起互诉心声。我看到大家眼睛里那闪亮的泪花,看到了最欣慰的笑容,看到了心与心的碰撞……

在这一系列的主题班会的开展下,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亲子关系,也看到不止是父母的改变,我们的孩子也在改变着。主题班会作为解决孩子们成长问题的重要载体,只有我们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去思考,才能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真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