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与思考第32天

不要在本没有对错的地方,去纠错对错。

前段时间和女儿对古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xia)”,女儿马上纠正我说,妈妈,这个字读“xie”了。我当时就顺口问了一句:是吗?不是读xia吗?女儿肯定的说,是读xie 。我也没太计较,这事就这么翻篇了。

今天听说,有则消息说,新版的新华字典把很多字的读音已经做了调整,以尊重大众的习惯,比如:,
确凿(què záo),原读音:确凿(zuò)。后因从俗改为:确凿(záo);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 1987 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 dāi bǎn。

当然,这一行为也引来很多为什么质疑的声音:为什么新华字典要“以错为对”?

知乎上有一条高赞的回答:语言本来就是不断变化的,没有绝对的对错。正因为如此,语言才能保持鲜活力。

这就是我觉得很赞的地方,语言本就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达到大家沟通交流的目标,彼此能听懂就好。它不是科学,不是真理,是工具是桥梁。所以没有绝对的对错。

明确到这一点,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少一些执念,多一些灵活。

明确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至于通过什么方法达成,由谁来达成,过程如何,就不必去纠结了。

肖英  2022-7-11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