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要这么自然的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之处,也在于我们因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的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步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 三毛
三毛有一本书很著名的书叫《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是三毛与荷西结婚之后定居在撒哈拉沙漠之中写成的,三毛还有一本书叫《雨季不再来》,这本书讲述的是三毛在十七到二十二岁这个年龄之间的故事。
《雨季不再来》写的是三毛的青春时期,带着少女的幼稚,它是二毛成长到三毛的见证,三毛说《雨季不再来》是一个过程,因为有了《雨季不再来》才有了《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在她文中写到,《雨季不再来是》是我一个生命的阶段,是我无可否认亦躲藏不了的过去。它好,它不好,都是造就今日健康的三毛的基石。也就如一块衣料一样,它可能用旧了,会有陈旧的风华,而它的质地,却仍是当初纺织机上织出的经纬。
十年会改变一个人,《从雨季不再来》到《撒哈拉的故事》中间距离了十年,十年间,过去那个有点大胆叛逆,跟别人有点不一样,悲苦,敏感,爱疯浪漫而又不负责任,生长在温室里的二毛成长为《撒哈拉的故事》中那个勇敢坚强成熟的三毛。
一个作家一生或许会有很多作品,但能称得上经典的恐怕也就只有那么一两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很简单,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记录,讲一些沙漠之中的见闻,婚姻故事,以及日常的生活,但是这本书又有很大的吸引力,成千上万人为它着迷,如果说《撒哈拉的故事》是一个被雕刻到最精致的水晶皇冠,那么《雨季不再来》则是成就它的水晶石胚。
从十七到二十二岁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五年时间,恰好是一个人成长和蜕变的时间,从青春过渡到成年,从思想上流于迷惘惶惑到形成一个稳定思想观念的过程。
青春的意义在哪里,三毛在《雨季不再来》里有一段话,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因此她从小不再孝顺的原则下做父母请求她去做的事情。
三毛其实自己也没有说清青春到底在追求什么,她用了一个词,情怀,这个情怀是说不出来的,
但是三毛把这个情怀做了出来,并且还写了出来,她从小不听父母的话,她不按照孝顺的原则来做事,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她说青春要问心无愧,没有浪费,活的够本。
青春是一个可以做回真正自我的时间,在青春这个时间里,你可以不守规则,你可以吼你可以叫,你可以突破那些在父母在社会上被视为规矩原则的条条,你可以疯,你可以哭,你也可以笑,你可以生气的时候对着惹你东西痛骂:去你妈的,去死吧,你可以开心的时候双手摊开顺着马路狂奔大叫,你可以骑着车在深夜里飞驰在空旷的大街上,你可以抱着酒瓶搂着两三五个狗友,喝到半夜里披头散发的回来。
在青春里我就是一副你看起来不成熟的样子,我就是你看起来有时俗的连雅字都不认识的样子,我就是你看起来有点疯有点傻,我就是你看起来不爱干正经事的样子。
真诚是青春里最纯净的雪花,在青春里做最真诚的自己,在青春里可以哭可以笑可以疯可以失落但是唯一不可以的是不能放弃那片真诚。
青春是一个可以犯错的时间,很短暂,青春给了每个人一个机会,不违心,做自己。
每个人的一生有很多个我,有雅的时候的我,有俗的时候的我,有好的时候的我,有坏的时候的我,有青春的我,有当丈夫当妻子的我,有当爸爸当妈妈的我,有中年的我,有老年的我,每一个我都对应一个时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把下一个时间的我放到对应的位置上。
当有了妻子,作为丈夫,就不再跟青春的我一样,有了丈夫的责任,有了家,家里有个人,多了一份牵挂,在这个时间,要做的是用心去经营这个家,努力赚钱养家,不再疯也不再傻,更不再放浪形骸,不着边际,安定了,守着一个家,一个人。
雨季不再来,因为已经走出了雨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