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这么多年,您孩子的作文课白上了

星期天一大早,邻居就敲响了我家的门,说孩子作文一直不好,就是找不到原因,想让我“点拨”一下。

说着,还把孩子的作文本拿来让我看。只见其中一篇这样写道:“看到超市里面有很多的饼干,我一查,有小浣熊的,有奥利奥的,有……(这孩子直接列举了30多个品牌),有的袋子里装一个饼干,有的装两个,有的装三个……有的装一百个(他从一写到了一百),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超市”。

这样一篇神作,竟然写了两页多,都是用各种品牌和数字在凑字。

我真是哭笑不得,一时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只好对邻居说,一定让孩子多读书,多写作,慢慢就会提高。

邻居悻悻地离开了。

说实话,作为语文教学的从业者,我对学生习作水平低深有感触。越是感触多越觉得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大问题了。毫不客气地说,这么多年,很多孩子作文课白上了。

为什么?因为当今的作文存在以下几个大问题。

1.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一般情况下,孩子写出一篇作文,教师在批改过程中给出修改意见,说明哪里写的不好,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然而,学生的作文能不能做到“知错就改”,给他们“重来一次”的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从来没这样做过,我身边的同事也没这样做过,谁也没有规定必须这样做。为什么一直教导学生知错就改的老师却不让自己的学生“知作文有错而改之”,重新写一遍交上来再次批改?还是要从工作量讲起。

老师从指导孩子写作文,到写出作文,往往需要两节课以上的时间,加上最后繁重的批改任务,如果一个班有四十名学生,最少也需要一星期的时间才能批改完。作为老师,真心感到心力憔悴。

我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同事,最后一篇作文批改完成时像打了一场胜仗似的大吼一声,好似卸下了千斤重担。

请家长们想一想,看了这么多篇同样题材甚至同样内容的文章,审美疲劳不说,光是写下的那些修改建议是不是已经是沉重的负担?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让孩子根据老师的修改建议重新写一遍,老师是不是还需要重新审阅和批改?这样做是不是又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会不会耽误语文学科的教学进度?耽误了进度谁负责?
老师也是人,本来工作就繁重,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额外增加工作量?

2.教师的批改水平有高低

我的一个同事总感叹自己的学生作文水平低。“明明已经教了方法,却还是出错!”

我看了看她的批改,很多作文批语都是一样的。“生动”“开门见山,点出主题”“语句不通顺”“这个词用得对吗”等等这样的批语比比皆是,可是仔细想一下,“生动在哪里”“语句不通顺在哪”“这个词该怎样用”,你的批语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这样的批语有含金量吗?就这样的批改水平孩子的作文水平能提高才怪!

教师的批改水平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二是语文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先说教师的语文素养。我们当然无法苛求每位语文老师都是行文高手,因为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来讲,能够教会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就基本算是个合格的语文老师(原谅我用了那么多“基本”)。

很不幸的是,我们的很多语文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水平并不高,甚至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语文老师写的“请假条”还不如孩子写得好,而他可能刚刚还在教训某个孩子请假条的落款该怎样写。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老师写文章充满语病,而他可能还在上节课的课堂上批评某位学生“这么简答的病句都不会修改,真笨!”

自己都写不好,批改的水平吹破大天有人信吗?

再来说说对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孩子的写作水平是有明确界定的。

比如,对一二年级仅仅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五六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看,每个学段都有不同要求,而这些要求,孩子通过努力是可以轻松做到的。

可是我们的很多老师却总想把孩子的作文水平迅速提高,不顾教育规律的拔苗助长,只会让孩子写出的文章过于成熟,甚至为了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要背诵高年级的作文选。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习作的兴趣也丧失殆尽。

3.“公式化”作文教学对孩子的影响

看郭德纲如何在“相声有新人”里痛批“公式相声”的?里面一位大学教授不可谓学历不高,不可谓学识不渊博。然而,他总想三招两式破解相声,让“人人三天之内”学会相声。

愿望是好的,但其心可诛!

为什么?相声是个细活,没有成年累月的积累,没有枯燥无味的下苦功夫,活出不来。作文也一样。

在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的作文教学同样具有公式化的问题。一篇习作的诞生过程往往是这样的:老师首先介绍要写的题材,然后举出范文1—3篇,然后让学生感悟其写法,最后老师鼓励学生多用一些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一点,最后学生开始了仿写。

老师的教学没毛病,而且很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通过阅读这种教学方式下孩子的作文,看似每个孩子都“学会”了写文章。

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出现了:同样是写一件事情,去海边玩和去公园玩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这样写:第一段,什么时间和谁出去玩了,那里真有趣。中间写一写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到两个方面(不要多写,一多写要被扣上“啰嗦”或者“中心不突出”的帽子),最后一段总结一下,很留恋某个地方,下次还要来等等。

有的老师,孩子只要稍微写的出格一点就好像犯了她的忌讳,迎接孩子的是一顿狂批。

这样写的文章,忽视了作文最最重要的要素:真情实感。没了真情实感的作文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感情却是每个人内心里独一无二的东西,公式化?你当孩子是机器人呢!

4.学生阅读水平低和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匮乏

表哥给他的女儿欢欢买了很多作文书,还根据某些专家的建议买了大量的书籍,目的只有一个:通过阅读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他还经常在朋友圈中炫耀自己给女儿列的书单。那架势,书中自有黄金屋啊!

可是,几年下来,女儿的作文水平非但没有提升,还经常因为写不出像样的文章,索性直接大段大段摘抄作文选上的文字,没少被老师批评,说她的文章“驴唇不对马嘴”,表哥也非常苦恼。经常冲我抱怨:作文太难!

和“公式化”作文出现的原因一样,根源在于学生阅读水平的低下。

平心而论, 现在的孩子条件比我们小时候不知好多少倍。但是我们这代人对书的态度和孩子是截然相反的。我们那时书少,读了一本书还要珍藏起来,随时准备读第二遍甚至很多遍,读了不算完,还要做读书笔记。一本书读了几遍,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基本上这本书的营养被我们榨完了。

现在的孩子呢,书柜里的书琳琅满目,还可以经常逛书店,但是他们对书缺乏一种饥渴,因为现代社会,娱乐项目或者说至少在他们眼里,比读书有意思的事情太多啦!

于是,书读上一遍就束之高阁,甚至刚读了没几页,感觉没意思就随手一丢,更谈不上汲取其中的营养了。

我们的语文老师是有责任的。

我们缺乏对孩子读书的有效指导。一方面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因为自己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造成自身阅读水平不高,更谈不上指导孩子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阅读课该如何指导,没有相应的参考标准,老师心里也没底。

另外,我们也缺乏对阅读课教学的重视。阅读教学往往依附于文本分析,或者作为拓展环节在语文课上被一笔带过。有的学校即使有阅读课,也是让孩子自由选择书目,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跟踪服务,课堂上学生的阅读碎片化严重。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是以分数为主,很少考虑孩子的阅读水平,也是造成阅读教学不被重视的原因。

当然,造成以上几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长期错误观念的影响,有的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对老师的评价上存在偏颇,有的在于学校的决策者水平不高,我们绝对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结到孩子身上,更不能都归结到老师身上。

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教学经历的老教师,我只想在这里给所有的语文老师们“提个醒儿”。

1.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不要满足于自己有“一桶水”,要让自己成为一条永不干涸的涓涓细流。

2. 努力钻研业务。有时间多读一读《新课程标准》,多钻研一下作文教学。

3.在作文教学时,对孩子少一些抱怨,你会发现,走进孩子的世界,你就生活在童话里。

4.通过读书和写作,让自己变得更好。成为一个有气质、有情怀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然后是渊博的文化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波涛_b169阅读 13,750评论 0 50
  •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实验中学霍新威 摘要:首先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明确中学作文教学地位:不是阅读教学的附...
    霍新威阅读 3,940评论 9 10
  • 我曾经认为,我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员工,因为我太独、太挑剔、不喜欢听话的好孩子、而且讨厌一切想要改变我的人。 中国人...
    谋商学院阅读 4,183评论 0 0
  • 芳华的影评已经够多了,很遗憾现在才来写这篇文章。我是一个90后,在这个飞速发展的21世纪还能够有《芳华》这样富有年...
    cecileboss阅读 2,532评论 0 1
  • 今天刚刚突然有一些不舒服啊,心里不舒服啊,不是很舒服啊,想写写啊,听说啊,写出来啊,可能会好一些吧 简单写写吧 是...
    Alice001阅读 96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