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某些人吸引。
然而,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逐渐发现,自己身上好像有个按钮,一旦遇到这些人就会被触动,接踵而来的,就是一些不可控的行为或反应。
举个例子,一个叫晓青的女生,刚出生就被送到了外婆家抚养,而且,她在5岁的时候还遭遇了父母的离异,她的母亲无情地抛弃了她和她的父亲。
然而,年幼的她不知道父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母亲为何要弃她而去。
这段经历带给她最深刻的印记,可能仅仅只是她曾最依恋的人,把她狠狠地“抛弃”了。
在她内心深处,也因此形成了一个刻骨铭心的信念:我是不值得被爱的,连最亲的人都抛弃了我,更何况其他人呢。
此后,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曾遇到一些吸引她的人,但走近没多久,那种被抛弃的恐惧就开始深深地占据了她的内心。
她开始变得越来越封闭,并开始怀疑,甚至放大对方的缺点,这样,她就有理由逃离,来回避终会被抛弃的痛苦。
心理学中有一个叫“移情”(empathy)概念,可以帮我们来理解这种现象。
所谓移情,即个体地将其与早年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和重要他人之间,如父母)中,带有强烈情绪体验的互动模式,转移到了另一个人的身上。
换句话说,我们把过去带到了当下,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无意识的。
同时,被我们移情的对象,也变得越来越像那个与我们有未尽事宜的人。
移情在任何地方、任何关系中都可能发生。
就算我们能逃离亲密关系,我们还是会将过去的问题转移到同事或是生活中关系疏远的人。
不过,所有不好的感受都是过去式,一旦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有机会超越“移情”。
移情与精神分析
有句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
然而,有多少人能克制住不以第一印象来评价另一个人?
不立即评判,不立马贴标签,这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能力。
实际上,这种立即评价常常是基于个人好恶的,在我们真正有机会接触此人之后,有可能会发现自己可能存有某种偏见。
也即,对方可能并非完全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个人,甚至与我们的主观印象具有很大的差距。
当然,能及时纠正自己的偏见是难能可贵的。
因为,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人甚至从产生第一印象的那一刻,便关上了与对方交流的窗户,而理由仅仅只是因为此人看起来“很讨厌”。
不过,这种“很讨厌”的感觉来自哪里?它又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我们不得而知。
因为一次次习以为常的回避,我们也一次次地错过了探索的机会,并继续被过往所羁绊。
那么,这种感觉可能来自哪呢?
在精神分析看来,来访者所有当下的症状表现,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所受的影响。
治疗师通过关注来访者的童年经历,并不断试图建立一条从来访者的过往经历,演变到当下表现的清晰路径,以帮助来访者将无意识意识化,从而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换句话说,移情把我们的视线转向过去,再通过过去,来深刻地理解当下。
因此,透过移情的蛛丝马迹,治疗师即可探索那些深藏于来访者潜意识中压抑。
这是很难被个人所能意识到甚至是独自分析的,因此,这也是精神分析存在的意义。
识别移情
在移情被纳入分析之前,其投射可能在个体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可能会把自己所不喜欢或无法接受的东西投射给伴侣、家人、同学、同事等等,用投射和相伴随的幻想来抹黑他们。
此时,我们不用感受到这些“东西”来自于内心深处,它们都仿佛是活生生的现实。
然而,我们实际上沉浸于早期的幻想之中。
这种早期的幻想,与现实的偏离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各种适应不良或病理性的症状。
因此,我们应该尽早地去识别自身的移情反应。
尽管无意识的负性移情会让我们的亲密关系受损,不过,这也是自我蜕变的重大契机。
移情发生的意义,也在于澄清真实和潜意识幻想,从而打破投射的幻影,看到真实。
随着牺牲、放弃对外部的幻想,对投射的理解和逐渐收回,我们的自我觉知增强,意识领域得到扩张,不同的人格部分逐步整合,一个真实的自我开始诞生。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也有这些阴暗的部分,正如每个人都拥有影子一样,意识到我们的敌人就在自己心中,我们自己正是平日所憎恨的对象,投射便开始收回。
在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中,我们会对自我的认识逐步增强,那些原本不得不在外部人际关系中重复的冲突和分裂,现在,都会在内部的心理容器中震荡,然后被消化。
只有在此刻,我们才能真正地与人建立深刻真挚的情感联结,一种新的人与人的关系。
这便是移情的转化,我们的内在变得更加平衡,而与外部的关系,也相应会更加和谐。
这就像是重获新生一般,我们对外部的信息愈加开放,也能坦然接受命运的馈赠。
因此,只有通过对移情的探索和讨论,将它意识化,并承认它的发生,带着慈悲与温柔的心去修通它,我们才能够跳出这无尽的反应性循环,活在当下,更好地享受生活。
超越移情
要超越移情是不容易的,这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课题。
尽管如此,我也有一些建议,分享给正在不断变得更好的你:
1. 克制住自己的反应
移情通常不易觉察,不过,就眼前发生的事而言,若你的反应似乎没来由地过于强烈,那么,这多半就是移情性反应。
在情绪爆发之前,你可以做些准备工作,尝试去捕捉你强烈反应前的那些冲动。
如此,你才能不再以一种徒劳的方式,或者破坏性的行为面对自己或他人。
在情绪即将爆发的顶点,你可以试着运用下面的策略:
离开当下的情境,直到情绪小一点或者平复下来。如果与某人陷入强烈的冲突,不要害怕,勇敢地按下暂停键,后面可以继续与他沟通。如果你感到自己的怒火正在酝酿中,请尽量避免一些破坏性的或者被动攻击的行为,比如翻白眼或者指责。
与你的身体感觉保持联结,注意自己的心跳、呼吸,以及某些身体部位的紧张,比如粗重的呼吸,收紧的下颌或者紧握着的拳头。在移情中的感受有些类似于恐惧时的情绪:即便是没有直接的威胁,你的身体也已经处于防卫状态。此时,请试着告诉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自己都是安全的。
试一下深呼吸,从10倒数到1,或许你会发现很管用。吸气的时候,充分打开胸腔,想象清凉的空气流过你的肺,进入腹部。呼气的时候,全力地收缩,想象所有的紧张与压力全被呼出去了。
停止所有反应性及自我破坏性的冲动行为。如果需要暂时分散注意力,就选择一些能让你愉悦或能安抚你的事去做,可以站在窗前眺望一下远方、冲个热水澡、散个步或者坐下来冥想10分钟,观照自己的呼吸,你可以做任何事,只要你能立即做起来,并且对你有用就行。重点是,请不要回避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点时间,如此,你就能为自己创造一点心理空间,让你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
2. 留意你的身体体验,不要有评判心
一旦在外部刺激与你的反应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心理空间,你就可以练习着不带评判地辨识你的体验,并用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你可以尝试着发展出你的观察性自我,能够观察你的想法与感受,而不是深陷其中。
退一步,问自己下面的问题,一个个地修通它们,慢慢来,温柔一些,尽可能保持开放与好奇,不要苛责自己。
“我现在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种感受我熟悉吗?它让我想起了什么事或什么人?”
“过往的悲伤或者烦恼是否被当下的事件重新唤醒?”
“这种悲伤我之前是否也感受过?”
“我在什么时候第一次体验这种悲伤?”
“是否有一种潜藏的、挥之不去的感受一直跟随着我,就像背景色一样?”
3. 处理此刻回想起的感受
有可能,你没有回想起任何的感受,而有时候,你当下的情绪反应也与过往并无关系。
可能,你情绪被激起的原因,就是你被羞辱了,你感觉很愤怒。
不过,倘若你真的回想起了一段旧关系,那么此刻正是清扫旧障碍的最好时机。
有时,这个过程还会涉及深层次的哀悼,移情在大多数时候都被未满足的需要驱动。
因此,在寻找其根源的过程中,可能会触及到旧的伤口以及曾经的创伤事件。
你可能要拿出成年自我中最有弹性、最成熟的部分来保护你自己,安抚内心那个幼小脆弱的你。
移情导致了“情绪时间的弯曲”,把旧日的情绪及心理需要放在了当下,所以你必须要真诚地与自己在一起,诚实地面对当下触发事件背后的核心主题。
请你就以下问题进行反思:
“这段旧关系属于我和谁?”
“这段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样的?”
“这段关系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我是否被锁定在某个角色中?”
“由于当时太小太脆弱,我想去做却做不了的事是什么?”
“如果时光倒流,再回到过去,如果我能坚持立场,那么现在的我会有什么不同?”
“对于那时候伤害过我的人,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 珍惜眼前拥有
现在,回到当下触发你的人身上,看看你对TA的感觉会不会有所不同。
若两人能以真实的方式相处,真正的亲密就会发生。
而在这种真正的关系中,所谓的“当下”就会悄然而至。
我们珍惜彼此,不再对对方抱有隐秘的期待。
我们让真实的自我浮现,并参与到关系中。
以这种方式相处的伴侣,将一同踏上一段激动人心,且充满好奇的探索未知之旅。
通过不断地练习与实践,我们一定能找到勇气步入自己以及他人此时此地的真实之境,不再被过去的阴影伤害。
到了那时,对那些的真实的亲密、喜悦与幸福,我们才能敞开怀抱。
最后的话
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而移情则是修行之路上的一个巨大考验。
它让我们在一段又一段的关系中跌跌撞撞,在一次又一次的烦扰中黯然神伤。
不过,我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炼中变得愈加自觉、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