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日常4
一个妈妈带着6岁的孩子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和她上高中的女儿晓丹接待了他们。敲开门,孩子便彬彬有礼地说:“阿姨好,我是涵涵,感谢您邀请我和妈妈来做客”。坐下来后,妈妈和朋友在一边聊天,朋友的女儿晓丹就带她进了自己的房间,“涵涵你拿着我的iPad自己玩一会,可以么”,说着把ipad拿给她,自己坐在椅子上准备写作业。谁知涵涵并没有接过ipad,而是小声说:“姐姐,你是要写作业么,我在这里玩会不会打扰到你呀?” 晓丹笑了:“没事,我先看会书。”,涵涵想了想:“姐姐,你有耳机么,我插上耳机就不会打扰你了。” 等他们都离开了,朋友很好奇地问女儿:“你不是不喜欢小孩子么?”晓丹也笑了:“懂礼貌的孩子谁不喜欢。”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这个孩子肯定在家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可是事实上,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做客教育仅限于“要叫人,别乱跑,别乱拿东西,别太吵”。去了别人家,要么很拘谨坐着不动,要么太放纵,真的和在自己家里一样。
中国的礼仪要求一个人在别人面前有良好的举止,家长应该教育孩子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文明礼貌。这不只是行为教育、形象教育,这种教育可以让孩子举止端庄、大方、文雅,同时也展现他们富有个性的言谈举止。孩子文明举止的养成,更重要的在于矫正,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们在举止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弊端要随时注意并予以矫正。
例如:一些孩子在别人面前乱说乱动、挖鼻孔、说话时左顾右盼等等,这些行为一开始就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进行矫正。
去人家里做客,父母还要教育孩子:
1.不能随便要这要那
2.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3不能随便进入别人的卧室或者坐在床上
4.主人给你拿吃的,要站起来双手接过并道谢
5吃饭时主人先吃才动筷;
6.离开前对主人说声“谢谢”,感谢对方的招待,不能不辞而别
7.不要对别人家的任何人和事进行不好的评论。
接待来客,父母要教育孩子:
1.开门迎客,热情真诚,亲切问候,如客人手提重物, 应主动帮助提接。
2.客人入座后, 主人应送上水果、茶水等小吃或饮料,请客人食用。
3.主人如果有事,应招呼家里人陪客人聊天,不可冷落客人。
4.客人告辞,应起身相送,友好话别。
为了让孩子更顺利地融入社会,尽快地成长起来,无论是去做客还是家中来客时,家长多多关注孩子自身礼仪,并以身作则。一方面教孩子通过观察,从父母及其他长辈身上学习礼仪和待人接物;另一方面,让孩子参与待客,有效地锻炼孩子的胆识和得体的言谈举止。
细节提示
1、平时就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提高其在家里的参与意识。
2、外出做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
3、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倒茶、端水果、谈话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