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体感课
今天对翻转课堂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内化。
一、翻转师三大能力模型
第一:通用能力:
01)课件开发能力,
02)授课能力,
03)个人能力,
04)经验力,
05)态度(最重要)
第二:企业的专业知识力。
01)企业发展阶段,
02)团队形成期,
03)发展动荡期,
04)组织规范期,
05)跨越变革期。
我从来没有进过企业,这也是我的薄弱点。
3.翻转师书籍开发的需求分析力,
01)自我分析
02)企业分析,
03)调查问卷法、访谈沟通法。
二.、什么是翻转课堂?
01)理想课程特征,如涩谷学校。
02)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和传统课堂的教学目标刚好颠覆了。
翻转课堂课上的教学目标是对知识点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课下目标:记忆、理解
三、构建翻转课堂。
重新审视课堂教学:
学习是通过自我激励进行的,
学习者的产出通过自我评估得到评判,这一观念包括具有寻求外部反馈的自由,
给予所有兴趣同样的地位,
不对学习者和施教者进行人为区分。
四、翻转课堂知识提炼(如何从一本书到一门课?)
翻转课堂的主题部分思维导图:
1.选书的四大原则简称为tips原则。
工具性,创新性,实操性,科学性。
2.如何解构一本书?
1)工具性书籍,问两个问题。
第一,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第二,它有哪些解决方案?
2)理论性书籍,问两个问题。
第一,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第二,这本书对生活的实际意义?
3.如何把握书的结构层次?
1)书籍本身的章节式结构。
2)经过自己理解消化之后,建立的内容是结构,一般的话就是一个主题,下面有几个观点,观点下面有此观点,直观点下面也有两个案例,一个是书中的案例,一个是自己的案例。
4.哪些工具可以梳理知识点?
思维导图,知识树,知识结构图,时间轴,流程图。
5.如何筛选真正有价值的知识点?
课程开发的三把抓手:用户、场景、需求。
6.知识点如何结构化呈现?
1)认知圈模型。
What? why? how?
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
2)黄金圈模型。
Why? How ?what?
为什么,如何做,是什么?
3) Prm模型。
现象呈现,原因分析,解决方案。
4)流程模型。
前沿,主事件,后沿。
5)故事模型
背景,冲突,问题和回答。
7.如何选择知识点呈现结构。
书籍本身结构,
易于表达理解的模式,
翻转师最擅长的模式。
五、翻转课堂构成的环节
开场,主体,结尾。
翻转课堂主体:启,承,转,合的设计。
启:激发兴趣,引出知识点,主动思考。
呈:传授知识,强化认知,引导觉察。
转:学以致用,即学即练,自身的案例。
合:巩固夯实,强化主题,促进行动。
反思
我现在距离优秀的反转师还有哪些欠缺?
最主要的就是阅读量的欠缺。阅读量越大,理解的池子就越大,所以一定要把阅读量提高上来。
翻转课堂它是一种输出的形式,那么课程是通过设计呈现出来的,课程设计我是可以驾驭的,但是也有提高的空间,怎样设计的有趣、有料?我现在欠缺的能力就是表演能力,讲故事能力,演讲能力。
既然翻转课堂是体感课堂,那我们要多带领反转的学员去做一些身体五感上的体验。只有经过自己探索和体验之后,才会有理解和内化就和学生做实验一样,针对传统的课堂式讲授灌输那么反转式课堂,就是带领学员一起探索,一起体验。
怎样带领成人一起做一个非常棒的体验课堂,是一种挑战。我们要去激发他们的参与的热情,调动课堂的气氛。那么课堂气氛的调动需要通过一些好的设计环节来去呈现包括我们自身的这样一个热情去感染他们,引领他们,点燃他们。
是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归根结底,那么在翻转课堂当中,教师的作用就起到点火的作用。那么接下来就是有学员自然,自我激励反馈。我们只要做一个好的提问者和尊重平等的,相互学习的这样一个关系,我们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员,我们只是起到了一个课程的设计、引导的作用!
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组织者,学员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自我激励,自我探索,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只有自己进行自我探索之后,得出的结论才最有信服力,而不是我们给他的结论。
成人学习的法则
第一,成人是长着高大身躯的宝宝。哈哈,谁还不是个宝宝呢?所以我们的课堂有趣,有料,能吸引他们才是最好的。
第二,人们不和自己的数据争辩。言外之意,我们要通过活动的设计让他自己找到答案,只有他自己的答案他才不会怀疑!
第三,学习效果和有趣程度成正比。
所以我们的课程要好玩,好玩,好玩。
第四法则,行为转变学习才会发生。
所以,我们要多设计转变学员行为的环节和活动,让他们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思想才会转变。
第五法则,教授他人是能力的最高证明。
教是最好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