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周小猛
[打卡日期]:2019/5/9
[学习内容]:教练式领导力
[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练前奏
教练不同于培训、顾问或咨询,因为教练并非通过为被教练者提供方案达到目标,而是通过引导其改变固有的心智模式,使其突破传统心智的束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改变达到目标。因此,对于教练来说,找到问题根源、提供解决方案并非其主要任务,教练的核心工作是“引领”,因此,教练需要在沟通能力、语言模式以及心理洞察等方面进行特别的训练。
有效倾听
倾听是教练技术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技能。倾听可以满足人的自尊心,给人以认同感,使人得到继续说下去的鼓励。在教练过程中,倾听分为三个层次:用耳去听、动口去问以及用心倾听。
用耳去听,是指教练要能听进对方的想法。虽然这很容易理解,可是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难以做到。对待任何事情,每个人的态度都会有所不同,能够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是教练的基本素质。
用心倾听的过程,需要教练时刻思考“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对方的潜能”这个核心问题,谈话要围绕被教练者展开,倾听被教练者希望表达的内容。如果教练真正做到用心倾听,他们的思维坐标会自然转向被教练者,如此,会大大提高教练的有效性。
倾听的过程
倾听的基本过程包括四个部分,即听见、翻译、评价和反应。
听见,是倾听过程的第一部分,即双耳感觉到声波的生理活动。
首先,“翻译”所听到的内容,其结果有可能是正确的理解,也有可能是曲解或误解;其次是评价,即教练对所听到的信息进行权衡并决定如何使用;最后,教练需基于所听到的和所评价的内容做出反应。这四个部分结合在一起,便是倾听的全过程。
有效倾听的方法
集中精力倾听对方的意见时,教练一定要全神贯注。如果认为有必要记笔记,那么最好向对方解释你在做什么、为什么那么做,这样才不会让被教练者产生误解,进而影响教练效果。
营造舒适的环境,使对方与教练在一起时感到舒适并愿意真心交谈。因此,建议教练在适当的时候点头或微笑以示同意,并就听到的内容提出富有建设性的相关问题。
除了像上一点那样作出细致入微的反应外,教练还要显示出对所听到的内容经过了认真思考,并使用下列言语来表达诚意:“我所听到的是……”“你好像是在说……”以及“我觉得你所说的……”等。
教练的肢体语言通常也会让被教练者意识到教练是否在认真倾听。看对方的眼睛,表示对对方的言谈感兴趣。切勿盯着对方,但要在大多数时间内保持目光接触。同时,教练还应该对双方之间的交谈持开放式的、颇感兴趣的姿态。如果教练移开目光或抱起胳膊,这会向对方传递出你有不同看法的信号,从而使对方不愿意继续深入沟通。
用自己的话重述所听到的内容,在语言学中也叫做释义。当教练想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对方所说过的话时,释义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例如,被教练者正在向教练描述遇到困难的情境和心情,如果倾听之后想对对方的语言重述一遍,那么教练就必须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对方听。
合理归类
在沟通过程中,被教练者使用的语言很有可能与其想表达的意思不匹配。在运用语言时,我们会不经意地通过某一类型的语言模式来表达某个特定的情感。因此,教练需要对被教练者的众多语句进行分拆和归类。
分拆是指将事物、行为和概念分成大小不等的种类。在进行教练时,分拆代表着教练是否有能力在普遍现象和细节之间转换注意力,而对被教练者的问题进行分类的能力,决定了教练是否能够选择恰当的教练步骤和干预方式。
教练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被教练者作出区分,提高被教练者的自我洞察力,反映真相,让被教练者看到新的可能性,并转变其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教练要区分信念与行为、事实与真相、真相与演绎、希望与障碍、目标与成果等。
有力提问
提问必须能够引导被教练者转变固有思维,并确保其聚焦于事实。因此,这要求教练能够提出好问题。斯图尔特·韦尔斯(Stuart Wells)在其管理著作Choosing the Future:The Power of strategic Thinking一书中,提出了所有企业高管都应该提出的三个关键问题:
“你认为什么正在发生?”
“我们可能面临哪些可能性?”
“为此你打算做出什么努力?”
有力的提问能够将注意力引导到被教练者隐藏的或者不知道的可能上去,能够聚焦于对被教练者产生很大影响的重大改变上,并且激活被教练者的创造力和资源,以便做出新的符合实际的选择和决定。
在教练被教练者时,有三种提问方式值得教练注意:扩展型提问、未来型提问和肯定型提问。
扩展型提问和指定型提问
指定型提问,是指那些被提问人无需经过太多思考就可以做出回答的问题。而与之相对的扩展型提问,是指那些被提问人不能够立刻做出回答或答案有很多种选择的问题。针对同一个问题,扩展型提问应该更容易深入到被教练者的潜在意识中。
未来型提问和过去型提问
过去型提问是指那些在句子中包含“过去时”词语的问题。未来型提问则是指那些在句子中包含“将来时”词语的问题。所谓潜能,应该是指“将要发挥的能力或者是将要显露的特征”。也就是说,如果从“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来看,潜能应该存在于未来。
肯定型提问和否定型提问
否定型提问是指那些在句子中包含“不”、“没有”等否定词语的问题。肯定型提问是指那些在句子中不含有否定词语的问题。否定型提问给人的感觉可能总是有些委屈或者压抑,而肯定型提问则总会带给人们更多的希望以及憧憬。
对于教练,不是以上所有类型的提问都适用。
教练所引发的问题有挑战、激励、嘉许、清晰等作用,但无论哪一种作用,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被教练者的洞察力。教练提出的问题不仅能让被教练者说话,还能让他们思考。以启发性作为发问的出发点,并且多问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才能帮助对方看到自己的盲点。
灵敏直觉
人的意识就像浮在海面上的海岛,一部分显露在海面之上,而一部分隐藏于海面之下。教练的目的是要通过提问得到隐藏在被教练者潜在意识中的答案,而教练的直觉也同样位于他们自身的潜在意识中。很多时候,教练期望能够得到被教练者发展所需的答案,与其停留在显在意识的范围内思考,不如根据潜在意识中的直觉去发问。直觉技巧的要点有三:不要思考、不要预测和不要管理。当教练全力以赴地动脑思考时,其思路一定是围绕着自己而非被教练者。处于这种状态的教练很难用心去倾听被教练者所希望表达的内容。
内在环境
“心灵平静”属于高级技巧,绝对是值得好好培养的。可以利用以下三种方法让自己变得平静。
第一,阐明内在环境的提问和观点。
第二,你考虑这件事的方式给你带来了痛苦,你会如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
第三,你想法中有哪些明智的部分可以让情况变得简单?
内心对话
没有什么能比自我对话更能揭露我们的惯性思维架构。我们创造着并生活在言语的世界。我们每天所“听到”的大部分话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
作为教练,可以尝试以下六个激发内心对话意识的提问。
1.当想到这种情况时,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词句?
2.关于这件事,你对自己是怎么说的?
3.你会对别人说这样的话吗?注意一下你自己有多苛刻。
4.这个问题单靠思考就能解决吗?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5.这种内心对话是否在帮助你?
6.你对自己说的话令你有什么感受?
每个人内心深处,所有的行为都必有其动机,语言可能有时候表达的未必是其本意,这时候就需要充分运用领导者的直觉等能力,来洞悉现象背后的真实。通过发问去了解员工的想法,打开员工的心门。通过客观陈述员工的表现,或者了解员工的现状(如爱好等),进一步与被教练者建立连接的通道,让被教练者不排斥、不抗拒沟通。不要事先假设,通过直觉顺其自然地发问,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通过发问,帮助员工厘清并解决问题,以及挖掘问题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帮助员工更有动力地工作、生活。
深入观察
因为教练是人,教练也有自己的倾向和偏好,所以教练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不同偏好可能产生的影响。
1.观察过程的开始和结尾所造成的影响
在倾听过程中,人们一般较容易记住两头的内容而忘记中间部分,因此教练应当调整记笔记的时间。
2.最重要的事件所带来的影响
人们在对某件事情进行评价时,经常只关注观察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两件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整体情况。这要求教练必须对整个观察过程都做好记录,以便减少“大事”效应的影响。
3.一个好的行为或者行动(荣誉)所带来的影响
被教练者的一个好的行为或者行动会使教练误认为“他就是圣人、不会再出错”,而且每件事都会做得十分完美。对此,教练应该坚持评价标准并保持其客观性,以减少由此对被教练者所产生的影响。
4.刻板的做法所造成的影响
刻板的做法是指教练基于对“此种类型的人”所做出的一般观察,模糊了教练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这仅仅是教练的大致印象,而不是事实。如果教练已经确认被教练者属于那种善于或不善于做某件事情的人选,那么教练就会倾向于观察那些容易强化此印象的做法。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教练在观察过程中必须关注正反两个方面的行为;并且在观察过程开始前就发现自己是否有此倾向。另外一个减少影响的办法是:教练要时时提醒自己注意自己所看到的,不要急于做出判断。
5.中间倾向性所带来的影响
所谓中间倾向性是指用某种划分等级的标尺来评估被教练者的绩效改善情况。通常情况下,教练会倾向于把被教练者划分为中间档次,而不是两头。这样做的动机是想说明教练不愿向被教练者提供有否定性内容的反馈意见,以免打击其积极性;或者是教练不想因评价太高而使其对绩效改善情况沾沾自喜。但这两种做法都意味着:教练没有根据一个合理的标准,对被教练者的行为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即不论造成影响的原因如何,教练都应该通过对自己进行如此划分的原因做详细记录,或通过避免根据一个划分标准做出评价,来克服由此造成的影响。
6.宽容/严厉的做法所造成的影响
不论是宽容还是严厉,均表明教练对于被教练者的评价不是客观的——要么太仁慈,要么太严格。为了杜绝这种情况,教练应该牢记:为什么要观察被教练者;为什么要把一切实际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教练要提醒自己去做一位不偏不倚的观察者,并向被教练者提供客观的反馈意见。
7.克隆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当教练对于完成任务的方式有一个固定的观念时,就会在被教练者身上表现出克隆自己做法的倾向。这种倾向十分危险,因为教练就会以自己做事的方式来评判被教练者。为此,避免克隆行为的一个好方法是:在观察之前,教练应该与被教练者一起讨论应该寻找什么;在弄清被教练者想要如何达到目标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成目标的基础上,商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
为了实现教练目标,教练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有时候对方真正的意图可能隐藏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中,只有捕捉到这些信息,同时,避免各种偏好对你的影响,才能做到客观、正确地引导他人。
[坚持习惯]:
每天1万步+每天进步一点
[今日感悟]:
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