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2)

为了使儿童能够更容易地学习,还必须克服知识跟能力之间的脱节现象。阅读的时候要眼睛能够把握、意识能够记住整个的句子,让学生能够在眼睛离开书本的时候,凭视觉记忆回想出整句话来。一个学生只有学会这样阅读,他才能学会同时阅读和思考。

写字方面,也要写得端正、迅速、流畅,应当学会同时书写和思考,一边书写一边听教师的讲解,并且思考所听到的东西的意思,书写达到半自动化。

有些观点这样认为:把知识看成学生应当保存在头脑里的存货,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就应当拿出来给他看。学生记住了,就算他有知识,没有记住,就是没有知识。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学习就变成了“一份儿一份儿地”掌握知识:学生今天记住了一份儿知识,明天就拿出来给教师看,看过以后,就可以丢开不管了。这样做,就在学生的意识里逐步地形成一种为防备提问而学习的心理定势。然而,只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有知识。

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原来已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这些教师喊学生到黑板跟前来回答问题时,让学生带着他的笔记、草稿、练习本、教科书以及补充读物,并不让他逐字逐句地复述教科书里的内容,而是让他发表议论,进行探讨。

现在采用的教学法常常包藏着一种很大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就在于,用形象的话来说,学生只看见每一棵单独的树,而看不见整个树林。

只有当一个人看见树林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时,他才能对每一棵树形成较完整的表象。没有看见过河,就不会懂得一滴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