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读书小记2:《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1)

最开始想要读这本书,是机缘巧合在一家咖啡店看到了一本《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老师的作品。之前一直觉得这类型的书都是在写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没有办法真正帮助自己改变,但渐渐读下去,发现这本书仿佛打开了我大脑中的某个开关,让我没有办法不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给予了我改变的方向。

阅读的过程中,我觉得最神奇的就是,每当我内心有一个疑问,或者是对某句话没有理解,亦或是不太认同作者观点的时候,作者总会在距离很近的地方解答我的所有困惑。也不知是自己的见识太少,还是作者太读懂人心,总之,可读性非常强。


1.人在最好的状态: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玩耍

(1)要保持小孩子的这种天性——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在其中全力以赴地努力,却又能对结果一笑而过。

(2)不要轻易放弃,用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3)完美的职业=兴趣+能力+价值观,要让生涯的三叶草不断的循环、转动。

兴趣:持续发现新事物,打开一扇又一扇门。

能力:固化努力,掌控生活和工作,持续产生竞争力,走好每段路。

价值观:产生定见,抗拒诱惑,筛选方式,保持聚焦。

(4)面对自己的不同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办法:

缺失“兴趣”→厌倦、没意思

缺失“能力”→焦虑、无力感

缺失“价值观”→失落、自卑

2.兴趣

(1)有趣=不确定&愉悦=确定性:有趣的事,不一定会愉悦;

eg:创业有趣,公务员愉悦

好的生活=有趣+愉悦

要让兴趣帮助我们走出安全区,再提升能力,解决事情,让自己变得愉悦。

(2)兴趣的功能:作为未来能力储备;学习的动力来源;让自己不无聊。

(3)兴趣的三个级别:感官兴趣(+主动认知)→自觉兴趣(+志向价值)→潜在兴趣

(4)培养兴趣:

①让自己沉浸在足够多的感官兴趣中;

②在感官兴趣消退前,尽可能多的掌握更多知识;

③给自己找一个兑换价值的方式,将兴趣和最感兴趣的价值绑定(这个目标有两个要求:要与自己真正的价值观绑定;不要设计的太难以致让自己有挫败感)

eg:减肥的价值:延长生命;目标:一个月减5斤

(5)为什么会“无趣”:

①太追求“有用”;

②陷入感官兴趣,瞬间的兴奋感后是深深的失落感→要进行电子静默;

③掉出“心流”→控制挑战难度,快速提升能力,持续前进

3.能力

(1)能力三核:知识、技能(熟练重复)、才干(融于自身)

当一门技能被反复操练,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而才干一旦学会,就可以迅速地迁移到其他技能中。

(2)对于大部分工作,认真努力就有80分(知识+技能)

(3)“功不唐捐”,什么都不想,全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做到更好,做到极致的好,然后总有一天会有回报的。当你全身心投入,这过程就值回票价,回报只是个惊喜。

只有做好当下,回过头去,才能点连成线。

(4)要仔细想想:你的“梦想”是发自内心的热烈?还是不着天际的作为逃避的借口?

(5)三种未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①终生学习;②整合;③翻译能力

4.价值观

(1)一个人对现状不满意,其潜在内心一定有更好的自己的样子,这就是“自我概念”。现在生活与其对比才会觉得不满足,这种不满足就是每个人成长的“需求”,也是“成长空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空洞,填满空洞的过程,每个人需求不同,空洞不同,对不同的东西的值得的观念和想法就不同,这就是“价值观”。

所有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痛恨。

看到自己的需要,了解如何满足,需要在有限资源中按什么顺序满足,就是找回自己,理解自己,成长为自己的过程

(2)虚假的自我:

①快速用物质填满需求,认为为钱最重要。×结果没有人可以跑赢欲望

②寻找他人认同,被他人认同绑架。×结果让自己越来越跟着别人走,改变自己,成为为别人而活的工具

③逃避痛苦,遇到困难,破罐子破摔,各种找借口。×结果就是让自己自卑,放弃了自己

④挖另一个坑来填满现在的空洞。×另一个坑则要用更久的时间,更多的代价弥补,eg:健康换金钱

(3)真实的自我:以痛苦开头,暴露空洞,培养真实自我,见效不快,但带来长久的宁静和内心的强大

“失去,痛苦,面对,追寻,重获”是成长的完整脚本。

脱离他人认同,至于真正的孤独,独立完成艰巨的任务,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4)成长脚本:

①拥抱变化,走出舒适

②接纳,痛苦和无能,不掩埋

③穿过痛苦,看到需求,提升自己,满足需求,每种痛苦都是新生

④玩儿成长的游戏。

全力投入,不计较得失,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价值比价格更重要,在顺境中成长,在逆境中也能成长。达到目标不只有一条路,成功的经历带来成果,而失败的经历带来智慧,让自己在任何资源和方式中都能拥有想要的价值。

(5)价值观:①是一种抽象的目标,超越了具体的行动和环境;②无对错要尊重;③提供给你内驱力,道德和规则约束力

要确定重要性,形成价值观排序,找到守住重心

(6)——为什么你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追求完美,追求认同

我们总是会忘记最重要的东西,转而去羡慕那些看上去蛮好,但其实不是核心的东西。

所以要做好排序,拥有“舍得之乐”。越高的要求就要有越多的付出,付出自己最能付出的,换来自己最重要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