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转变对自己处境的认知开始。不少寒门学子对入校后可能面临的文化障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遇到困难后又将问题归结于自身,由此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因而突破障碍的第一步,就是意识到自己所经历的困境并非自身的能力或性格缺陷所引起,而是个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事实。
2、向自己强化一个信念:我愿意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我习以为常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接受(至少是有反思性地拒绝)那些总是不假思索就拒绝的观念和事物。因为习性总是不自知、不自觉地作用于日常生活的分分秒秒,行动者无需刻意思考和判断就自动知道该如何行动。习性作用下的实践常常是前反思性的、是倾向于维护旧有习性的。
3、对新场域文化及“游戏规则”的广泛了解和学习。初始的“文化脱嵌”感并不可怕,当浸淫在名校的新环境,他们有很多机会去见识其他人习以为常的那些观念和做法。除了在认知上松动自身不假反思的旧观念和旧做法,还要积极为自己创造多元化的社交机会,去尽可能广泛地接触新观念和新做法。在这方面,增加社会性投入和突破单一化的社交圈子非常重要。要尽量避免仅仅在老乡和高中同学群体里寻求社交支持的倾向,也要着意和更广泛的人群、特别是与自己背景不同的同学沟通交流。
4、在即将跨越文化障碍的阶段,可以试着去欣赏自己的原生文化,并意识到和发挥好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过渡经历带来的独特优势。法国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Didier Eribon)的《回归故里》一书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厌弃自身原生文化的人即使取得了成功,也终将因情感和精神的无所依归而饱受折磨。埃里蓬停止这种折磨的最终途径,正是从精神上“回归故里”,与从前一直抵制和不愿承认的自己和解[插图]。尽管寒门学子可能一度因自己的身份标签(如“农村人”“贫困生”“凤凰男”“小镇做题家”等)而感到自卑和自我厌弃,但一旦当他们趟过了文化身份扩展的河流,这些经历反而会化作一种独特的个性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