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突然想起了一首儿歌。经过搜索之后,这首儿歌是《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卓依婷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校园青春乐》。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
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阿树阿上两只黄鹂鸟
阿喜阿喜(哈哈)在笑他
葡萄成熟还早得很哪
现在上来干什么
阿黄阿黄你呀不要笑
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反复唱三遍
那么我为什么会想到这首儿歌?这首儿歌对我有什么启发?
是因为昨天我和几个人讨论,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应该怎样进行学习而受到了启发。晚上虽然我们人睡着了,但是我的大脑还是在运转的,今天早晨我突然想起了这首儿歌,可能就对我有所启发,是我的大脑自己思考之后给我的答案,这也可以称之为顿悟或涌现。
那么,这首儿歌对我有什么启发?
我个人看法是,这首儿歌从表面上看就是一首拟人化的对话式的儿歌。
主要表达了蜗牛虽然爬的很慢,但是他是有计划的,而黄鹂鸟虽然会飞,但他没有体会到蜗牛的情况,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嘲笑蜗牛。蜗牛通过自己的解释,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
我觉得这首歌词所蕴含的道理是非常的简单的,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听明白,但我认为重点是这首歌词的视角非常独特。
表面上看,是以蜗牛与黄鹂鸟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而实际上,这里面有一个上帝视角。这个外在的人物,他明白所有的事情,他安排了整个事件的发生。
首先,就是蜗牛与黄鹂鸟的相遇,只有相遇之后,才有这件事情的发生,才有这些对话的产生。
其次,黄鹂鸟他从自己本身出发并没有错,因为人都是以为最了解的是自己,所以看事情都从自己角度出发,这很正常。
最后,最奇特的是蜗牛。
第一,他了解自己。
他知道自己的爬行速度非常慢。
第二,他了解葡萄的生长周期。
他知道葡萄从发芽到果实成熟需要多长时间。
第三,他的执行力超强。
他能够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开始行动,并且不因别人的嘲笑而停止,能够笃定的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当然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也是个童话,或者说是一首拟人化的儿歌,但是这个外在的上帝视角是是统管全局的,是他安排了这整个的过程。
那么,对于我昨天的关于子女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有什么联系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都局限于自身。我们都自认为,我们是了解自己的,我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本性来行事,认为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就已经很好了。而实际上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了解别人吗?
父母就像黄鹂鸟,他并不了解蜗牛。我们真正的了解孩子,真正了解他的想法吗?理解孩子行为所代表的意义吗?
我们只是我以为了解而已。
那应该怎么办呢?
那就应该采用上帝视角。
能够从整体上来看待这件事情。
不只是看到他的行为,还要看到他所做的这件事情的全周期。也就是在这个故事里面能够看见葡萄吗?能够了解葡萄的生长周期吗?这个时候再去判断蜗牛的行为是否正确。
同时也应该克制自己父母的行为,也就是黄鹂鸟的嘲笑。我们看见了蜗牛的这一个行为,了解他的目的吗?了解他的想法吗?不因为自己父母的身份而自以为是,也就是不要太骄傲,要有同理心,要换位思考,要去和孩子交流,让孩子说出他的想法。最重要的是能够接纳他的想法,并且与孩子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
只要能够进入孩子的内心,能够和孩子通畅的交流,我们就可以少犯点错误,我们可能没有上帝视角,但是最起码我们只要和孩子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就可以少犯点错误。
是人就会犯错,犯了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和孩子处于同一阵线,能够和孩子共同面对所遇到的问题,能够改正错误,学习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孩子才能成,我们父母也是成长的。
其实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父母也要自我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只有如此才会了解孩子,鼓励孩子,孩子才能更有信心,更有勇气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