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原生家庭再糟糕,仍然可以手握突破钥匙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

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持证上岗,就觉得后脊背凉凉。

歌手张韶涵,亲生父亲曾向媒体控诉女儿不尽赡养义务,并扬言要一手毁掉女儿辛苦打拼的事业。

而她的母亲更让她雪上加霜,趁她生病,事业陷入困境之时,二话不说,卷走了她的所有存款。

并到处发布谣言,爆料张韶涵性取向不明,还吸毒,导致女儿的事业一落千丈,万夫所指。

尽管原生家庭如此不幸,但张韶涵经过重重心理设防,仍然冲破了原生家庭这个牢笼,走向光明。

正如她在《破茧》中所唱的:哪怕未来如洪流,也不曾退后。左锤护右手的草,双生的烈焰出鞘,绝处逢生见招拆招,也没曾退后。

关于原生家庭,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归因而不归罪。

那如何归因而不归罪呢?

美国作家、历史学家塔拉·韦斯特弗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里,阐述了解决方法。

虽然这是作者的一部新人处女作,但本书一经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被读者票选为“年度最佳图书”。

连大名鼎鼎的比尔·盖茨都赞不绝口,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如此受比尔·盖茨大力推崇的作者和她的处女作,实在是让人充满想要大快朵颐的期待。

01.

书中的女主塔拉,有个控制欲极强的父亲。

塔拉的父亲十分信奉上帝,无论是生活还是言谈举止,都想严格按照《圣经》来进行,是个虔诚的摩门教教徒。

有一年圣诞节,一家人去奶奶家吃饭。

临时来了一个提醒奶奶预约医生的电话留言,顿时让塔垃父亲炸了毛。

他疯狂地认为,医生都是故意想害死人的,哪怕用上药片,都是对上帝的背信弃义。

奶奶对父亲的话置之不理,这让父亲更加抓狂,跳起来要求大伙立刻收拾东西回家,完全不顾大晚上开12个小时的车是否安全。

回去的路上,塔拉17岁的哥哥泰勒开着车,不小心睡着了。

结果,他们的车撞上了拖拉机,发生了非常严重的车祸。

那晚,大家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

塔拉被吓傻了,几乎忘记了他们后来是怎么回到家的。

脑海里,只有回去后,哥哥因为牙齿被撞,严重错位,蹲在洗手池吐的一口口红色血水。

母亲是被抱到沙发上的。但因为总觉得光线太强,只能在地下室呆了整整一周。

甚至,母亲在地下室的时候,已经分不清给她送饭的人是谁。

即使已经这么严重了,家里也没有人敢提出送母亲去医院。

因为父亲认为,人的生死是完全掌握在上帝手中的,医生都是忽悠人的,帮不上什么忙。

塔拉的父亲,控制欲让人感到窒息。

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塔拉,深受父亲其害。

可怕的控制型父亲,利用自己在家里的“权威”地位,把子女牢牢地操控在自己手下。

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剥夺孩子做决定的权力,认为孩子只要听话照做就好。

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

现实中,“控制型”的家长随处可见。

我们总认为孩子这做不好,那做不好,凡事喜欢替孩子做决定,或者包办。

无论是未成年时,还是成年之后的工作、恋爱,事事都要全听父母的,不然就是不孝顺。

很多“妈宝”、“巨婴”,就是这样诞生的。

作者在书中写道:可怕的控制型父母的具体表现,是让孩子言听计从,掌控他们的人生。

02.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在控制型家长的阴影下,误入歧途。

回到书中出车祸的环节。

车祸后一个月的一天,哥哥泰勒艰难地从喉咙中挤出几个字,对父亲说:我要去……去……去上大学。

哥哥面容僵硬,紧张到脖子青筋凸起。

这时,父亲沉默了。

父亲的沉默比怒吼更可怕。

因为泰勒如果要去上学,父亲就凑不齐一个建筑小工队了。那么,父亲只能重回拆解废料的老本行。

当塔拉问父亲,什么是大学时,父亲借助回答,又开骀给孩子们灌输他的偏执理念。

从批评大学,到讽刺教授爱说谎,又到吐槽学校都是给特别笨的人学习的。父亲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多小时,哥哥泰勒终于没有再提上大学的事。

但泰勒也没有答应要留下来。

他安然地坐在那里,脸部表情从紧绷到舒展,目光反而变得柔和又可爱,出神地盯着地板。

看到这样的泰勒,父亲转而继续向泰勒表达观点:未来作为一家之主的男孩,光靠书本是养不活老婆孩子的。

但泰勒又鼓起勇气,结结巴巴地说:学……学校是教……教堂开的,能坏……坏到哪里去呢?

被冒犯的父亲顿时暴跳如雷:你不知道无神论者渗入教堂了吗?你不知道,他们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学校吗?

父亲甚至大言不惭地说:学校只会培养出伪教徒,自己对孩子们的培养比学校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父亲说完,用他强势的态度把身体前倾,又假装绝望的神情,努力想从泰勒的脸上找到赞同的痕迹,可惜并没有。

控制型的父亲喜欢用自己偏执的语言影响孩子,但在哥哥泰勒这里失败了。

泰勒从小就爱看书,喜静,爱思考,擅长分类、标记和整理。当家里的兄弟姐妹在打闹时,泰勒总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做自己的事情,比如看书或者听音乐。

他从小就很有主见,所以不管父亲如何在接下来的整个夏天都在开无神论者的批判大会,还是遇到小工队吃饭或休息时,就见缝插针地洗脑,泰勒都选择沉默。

父亲甚至拒绝雇人代替泰勒干活。

但这并没有让泰勒望而却步。

在8月的一天,塔拉在睡梦中醒来时,发现哥哥已经把衣服、书等收拾殆尽,塞进后备箱,直到满满当当,接着把车冲洗干净,就坐到驾驶座上,飞快地开车下山,迅速消失在扬起的尘土中。

作者说:如果孩子自己有主见,不顺从父母,就不会受到控制型父母的影响。

有主见的孩子,通常有明亮的未来。

03.

不是每个人,都会如此的果断和勇敢,或者说,一开始就会有意识地去超越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控制。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不幸的人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超越原生家庭的4个步骤,即:评估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模式,建立界限,和父母进行一次正式的对质和改变自己。

我们可以先从评估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模式入手。

问问自己:和父母相处时,是顺从、反叛,还是攻击的心理状态?

通常情况下,在咱们中国,多数孩子是顺从父母的。

如果遇到控制欲望特别强烈的父母,比如朱雨辰的母亲,哪怕儿子去拍戏,也必须按时按量喝下她给儿子煲的汤。

朱雨辰曾在综艺节目《非常静距离》中吐露心声:妈妈的爱让我压力很大。

当我们认清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后,就跨出了超越原生家庭的第一步。

那么,接下来就是建立界限感。

作者说,要明确告诉父母:我们既是家里的一分子,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就像书中泰勒一样,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哪怕很大几率会遭到拒绝,在强势的父亲那里,一掌被击毙。

做完以上两个步骤,接下来就是要和父母来一场正式的对质。

但对质并非对抗和对立。

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亮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父母,他们过去对待我们时,给我们留下的真实的,并不美好的感受。

语气可以温柔,也可以幽默。

同时,要说出自己对他们的建议和未来的打算。

把话摊开来讲,本身就是一次深度的疗愈。

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因为这宣布了我们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希望父母学会放手,让我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不是事事依赖父母。

最后,重中之重的答案,在于你是否想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那么就不要一味地服从和逃避,而是开始默默努力。

就像泰勒一样。他深知自己无力改变父亲,但他可以改变自己。

他把别人玩乐的时间,用来学习。

他用努力、汗水和意志力,主动去挑战和拥抱未来。

当他离开家,去积极尝试无数个可能后,他几乎很少回家。在他父亲反对的地方,有了新生活。

作者感慨道:不管原生家庭多么糟糕透顶,你依然可以选择突破束缚,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通过上面4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让每一个正在受到过度控制的孩子,把握自己的人生,这正是解开答案的万能钥匙。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像鸟一样飞往我们的山。

哪怕原生家庭糟糕透顶,我们依然可以用突破束缚的钥匙,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