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有私录阳明先生之言者。先生闻之,谓之曰:“圣人教人,如医用要,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良阴阳内外面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今某与诸君不过各就偏蔽,箴切砥砺,但能化人,即吾言已为赘疣。若遂守为成训,他日误己误人,某之罪过,可复追赎乎!”
----王阳明《传习录》
门人弟子中有人私下记录与先生问学的言论。先生听到后,对他们说:“圣贤教诲他人,就像中医开药一样,都是因为病情的实际情况来开方子,要考虑虚实温良阴阳内外面的情况后随时要加加减减的。关键在于去除身上的病,没有固定的说法,如果要执着于某一个方子,就像杀人一样了。今天我与诸君说的不过就各自在学习中的弊病,相互劝谏,相互砥砺,主要目的是能够让人改善,其实我说的都是多余的话。如果大家把我的话当成了训诂了,以后误己误人了,那是我的罪过,还能有办法赎罪吗!”
这段话是阳明的徒弟,徐爱记录的一段话,就是说师傅的教导是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而进行的指导,也是王阳明再提醒徒弟们的话,千万不能记录下来就一概而论了。得像中医一样,需要有望闻问切的一个流程,即使同样是感冒发烧,也许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病情发生,而且得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来进行开药,如果我们一个方子用到底那往往就会走入一个错误的偏执当中,这就不是一个好医生了,更不是一个好老师了。所以老师提醒大家,记录下来的这个方子还得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适当的调整,不能盲目,不能偏执。
其实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关于教育要因材施教,《论语》中也提到过,这也就像中医看病是一个道理的,天下没有说一个病情就是一个固定的方子就一定完全能够看好的,有时候过量了也会造成副作用。这是老师提醒学生们的话,而徐爱虽然认为老师这个意思自己是这么理解的,但是也非常谦虚的说出自己可能也会给大家带来的误导,主要还是得看每个人自己读原文来进行学习。
要让他人快乐也是一个道理的,我看到过一段视频,一个孩子给母亲钱,给母亲吃的,给母亲衣服,反正想了很多办法这个母亲始终不开心,最终这个孩子从奔驰的后备箱拿出一大堆叠好的废纸板,他的母亲瞬间来了精神就站起来去整理了,还特别高兴。这是不是也算每个人不同的开心快乐的方式?虽然这个教育没什么关系,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从来没有什么重复的人生是一模一样的,也许阳明先生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始终应该活出自己那个心中的自己,更不应该因为一个方子不行而责怪他人,就那位给母亲买衣服给钱也没能让她快乐的孩子一样,应该去用不同的方式激活身边每个独特的生命,尊重对方对快乐的选择,调动每个人心中的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