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86期“误”专题活动。
看完电影《河边的错误》最大的感受是没有看懂。主要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自己还睡着了,中间的剧情没有看到,一个叫宏的男人,还有一个小男孩是怎么死的没有看到。等清醒过来再看剧情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叫许亮的男人在给警察马哲送锦旗,感谢他救死扶伤。可是镜头一转,刚还在感谢警察的许亮,接着就跳楼摔死在马哲的车前,着实吓了一跳。接着剧情在梦魇与现实中来回穿梭,一直到剧情的最后,警察马哲杀死了疯子,荣立三等功被表彰。他和妻子也生下了一个儿子,他们正在一起给儿子洗澡。至此影片结束。就像弹幕中说的一样,这电影到底讲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没看懂。于是就去搜索了电影解说。通过别人的解说,渐渐有些明了。
电影《河边的错误》是根据余华老师1988年发表在《钟山》上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孤寡老人幺四婆婆在河边被谋杀,警察马哲带领队员负责侦破案件。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很快锁定了嫌疑人疯子,也就是幺四婆婆收养的孩子。但是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目击者小男孩、爱诗歌的男人宏,还有异装癖的许亮相继被杀或者自杀,警察马哲的精神也陷入错乱之中。
原著小说没来得及去看,看了很多对电影的深度解说,有视频的也有文字的。先说一种有些不太一样的观点。有一个视频解说大胆猜测,这个电影整个就是一种梦境,是警察马哲老婆的梦。因为在电影中,怀孕后的马哲老婆说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但是却想不起来是什么。后来,马哲老婆去产检,医生说他们小孩基因有问题,有10%的概率会生下不正常的孩子,劝他们把孩子打掉。但是马哲老婆不同意,她坚持要生下这个孩子。电影中在河边被谋杀的幺四婆婆就是年老后的马哲老婆,而她收养的疯子就是她生下来的精神有问题的孩子。疯子因为精神有问题所以接连犯案,杀死了小男孩,杀死了男诗人宏。而马哲在备受煎熬中精神也逐渐崩溃,他开抢杀死了疯子。而马哲老婆是主动让疯子杀死自己,她其实也后悔了,当年不该生下这个孩子,到头来自己的家庭也分崩离析。
一边回忆电影的情节,一边把这种解说进行推演,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看了另外一种解说后,觉得还是后一种比较有说服力。
另一种解说从几个疑问入手,一一解答,层层递进让大家了解事情的真相。第一个疑问,疯子是不是凶手?首先揭示答案,是的。疯子就是杀害幺四婆婆,男诗人宏,小男孩的凶手。但是从影片的细枝末节中我们窥见了很多事情的真相。幺四婆婆收养了疯子,靠赶鹅为生。在幺四婆婆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真相。疯子经常鞭打婆婆,屋里有很多鞭打的痕迹。但婆婆从来没有诉苦,却很享受。幺四婆婆的受虐性助长了疯子的暴力倾向。最终疯子拿起刀杀害了幺四婆婆。
第二个疑问,男诗人宏是怎么死的?在调查幺四婆婆被杀案件时,在河边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女士包包。警察通过包里面的一盒录音带找到了包的主人钱玲,通过钱玲又引出了男诗人王宏。男诗人王宏与钱玲有私情,他们经常相约在河边谈论诗情。在幺四婆婆被杀那天,他们也先后出现在河边,但都隐瞒了发现尸体的真相。而他们真正想要隐瞒的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就在男诗人王宏想要在河边结束这段不正的关系时,却意外被疯子杀害。
第三个疑问,许亮为什么要自杀在马哲面前?其实许亮的死让我们更深层次意识到了一个历史时代对人们思想的局限性。许亮有异装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的特殊爱好,他经常打扮成女孩子在深夜时分在河边游走。但是随着幺四奶奶案件的深入调查,他异装癖的嗜好被揭露出来展示在世人面前。在那个年代,异装癖显然不会被大众接受。所以许亮自杀了。而死在马哲面前,其实是为了报复,报复是马哲的追查才导致他无法抬起头来面对大众的指责与议论。
最后小男孩也被疯子杀死了,并且有目击证人能证明确实是疯子杀害了小男孩。也许小男孩的无畏无惧刺激了疯子,疯子直接杀死了小男孩。直到这时马哲才真正相信疯子就是那个杀人凶手。
整个分析看完,我有一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感觉。在幺四婆婆死后,本来已经认定疯子就是凶手,但是马哲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于是继续调查。接着查到了男诗人王宏与钱玲的秘密,又牵扯出许亮的异装癖秘密。从而导致两人的死亡。当然,他们的死也是当时的时代环境造成的。人言可畏四个字从来不是说说的,有时候杀伤力巨大,足以击垮一个人的生存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