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诗长征(七)
(二)红军转兵:从通道会议到黎平会议
在湘江战役后,博古和李德仍然决定继续北出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12月4日,红军爬过了桂北的老山界,5日遭到桂军袭击,蒋介石在湘西布好了口袋阵。
在这个严峻时刻,毛泽东力主放弃到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军兵力比较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便争取主动挽救危局。
12日,中央几个负责人在通道县召开了非常会议。在会上,李德仍然坚持原来的计划不能改变,毛泽东坚决反对李德的意见,提出红军必须西进贵州,以图在川黔边界建立新的根据地。这也是毛泽东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在会上,“三人团”中的成员周恩来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和李德发生了重大分歧。13日,由中革军委下达命令,中央红军“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动,以便转入北上。”
通道会议使红军暂时脱离了险境。虽然多数人赞同毛泽东的建议,但因中央领导层的意见不统一,未能就战略转移的方向作出决定。
15日,红军突破黔军防线,攻占黎平和老锦屏。在此期间,中革军委撤销了红八军团建制,除营上干部外,其余人员编入红五军,红八军团长周昆、政委黄甦(音sū,苏)和红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调回军委工作。任命陈伯钧为红五军团参谋长,曾日三为政治部主任。同时,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刘伯承任参谋长兼军委纵队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钟伟剑任参谋长。纵队辖第一、二、三梯队。
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博古、周恩来、朱德、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李德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争论得非常激烈,从白天一直开到深夜。毛泽东根据蒋介石已经在湘西布下重兵,并且正向黔东北集结的严重情况,坚决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建议红军继续西进,在川黔边界建立根据地。博古和李德则仍然坚持红军要去黔东北,然后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最后,会议根据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多数人的意见,否定了博古和李德的主张,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黎平会议是一次关系红军命运、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会议否定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采纳了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思想,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打下了基础。
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二、六军团为配合中央红军向川黔边进军,摆出要进攻长沙的态势,蒋介石急忙回调四个师的兵力堵截断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道路。从20日开始,右纵队红一军团由老锦屏出发,连续攻占施洞口、镇远、施秉等地,并于29日夺取庆余县城。左纵队红三军团则于28日攻占黄平,随后经过瓮安县的老坟嘴到达猴场,抵达乌江南岸的江界河。
在红军的前进路线上,博古和李德仍然对黎平会议的决议持不同意见,再次主张红军不过乌江,而是回头东进和红二、六军团会合。为解决这个争议,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猴场附近的宋家湾召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议》,确定了攻占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随后向川南发展的任务。
这三次会议,为以后开好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思想,奠定了基础。
(三)攻占遵义,红军获得新生
乌江自古就有天险之称,由黔北军阀侯之担负责防守。1月1日按照中革军委的命令,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在团长杨得志、政委黎林指挥下,组织红军强渡回龙渡口,迅速将敌军击溃,并于4日全部渡过了红一军团主力和红九军团。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师长陈光带领第四团作为前卫,在临界河佯攻老渡口,强攻并渡过上游新渡口。左纵队第三军团西渡清水江,并在孙家流强渡乌江,于6日全部渡过了红三军团。至此,敌军妄图围歼红军与乌江南岸的计划化为泡影。
遵义北倚娄山,南临乌江,是黔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央红军于1月7日通过化妆的方式巧取了遵义城。1月8日,红军攻克娄山关,并一鼓作气攻占贵族军阀王家烈的老巢桐梓城。
至此,经过十多天的激战,中央红军控制了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广大地区,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有利条件。
黄其军
作于2022年6月11日(古历壬寅年五月十三)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