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之13-15-1
【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白话】鲁定公问到:“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兴盛,有这样的吗?”孔子回答说:“话不能像这样说。这样就接近了:有人说‘做君难,做臣不易’,如果知道做君难,不就接近一句话就使国家兴盛了吗?”
【思考之一】鲁定公为何会问“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两个问题?
鲁定公,姬姓,名宋,鲁昭公的弟弟,承袭鲁昭公担任鲁国国君,在位15年(公元前509--前495年)。他在位期间,鲁国的政权仍然被“三桓”——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把持。定公五年,季氏家主季平子去世,新一代掌权人季桓子尚处年幼,季氏家臣阳虎乘机控制季桓子并签订盟约,进而把持鲁国朝政,史称“陪臣执国政”。后来发生“阳虎之乱”,暴露了“三桓专权”的弱点,也给了鲁定公乘机削弱“三桓”势力,重掌国政的机会。至此,鲁定公开始重用孔子,先后任命孔子为中都宰、司空和大司寇。定公十年,孔子以大司寇并“代行相事”之职参加了鲁定公与齐景公的“夹谷会盟”,挫败了齐国想用武力劫持鲁定公的阴谋,并且讨回了被阳虎带给齐国并侵占的汶阳、龟阴等土地。定公十二年,鲁定公听取孔子的主张实施“堕三都”,但最后因孟孙氏的抵制而宣告失败。鲁定公在孔子的辅政下,鲁国国力蒸蒸日上。这时齐国的执政者很害怕,认为如果鲁定公重用孔子,鲁国君臣齐心协力,将来一定会称霸;鲁国一旦称霸,齐国离鲁国最近,必然先被吞并了。于是设下美人计破坏鲁国君臣关系。结果正如齐人所料,季桓子接收了齐国送来的美女和良马,与鲁定公君臣沉迷享乐荒废政务。孔子见此情景,非常失望的离开了鲁国。
鲁定公作为一国国君,他希望实现“兴邦”的政治梦想,当国情稳定、政局有利时,在贤臣的辅佐之下,能做出一番事业。但当“三桓”出于私心,加强了自身执政地位,面对“三桓”的逼迫和齐国的诡计时,鲁定公又显露出他智慧浅、能力弱的一面。这位在位十五年的鲁国国君,怀抱兴邦梦想,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却想要探求一下有没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捷径,也正好说明鲁定公想一劳永逸,缺乏百折不挠的品格。
【思考之二】孔子对定公“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提问,有什么指导?
本章有多种断句方法,尤其是“其几也”有多种解释方法,马一孚老先生说“诗贵神解,亦非自悟不可。”只要解释得通,见仁见智。朱熹和钱穆先生释为“期望”,就是对一句话不必一定期望它产生如此这般的功效。李炳南老先生释为“接近”,虽然不能说一言可以兴邦,但是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可与兴邦接近。《义疏》曰:“一言虽不可即使兴,而有可近于兴邦者,故云其几也。”杨伯峻先生释为“拘泥”,即对“一言兴邦”不要简单、机械地理解。上述三种解释都可以贯通。总的意思是,对一言兴邦或丧邦,不可以简单、机械理解,但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成立,或接近成立。
治guo这件事情,事项繁多,是非常复杂的事情。所以“一言兴邦”其实是简化问题,把问题看得太过于简单了,所以孔子才会第一个就先提醒说,没有办法这么简化问题,没有办法把治guo的事情,用一个主张,就能够决定他的兴亡。
于是,夫子提醒指点,与“一言兴邦”最接近最重要的是心态跟信念。也就是从事为百姓服务的这些事情,不管是做国君或臣子,其实都是不容易的,所以要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韩诗外传》曰:“为王之不易也。大命之至,其太宗、太史、太祝斯素服执策,北面而吊乎天子,曰:‘大命既至矣,如之何忧之长也?’”当一个国君即位的时候,主持仪式的几位大臣,都会跟国君提醒“天命把国家交付给你了,内心一定要有长期的深刻的忧患意识。”担忧什么?这种忧患意识,不是担心政权的失去,而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为百姓的福祉做正确的决定,就是承担责任之后是不是能够完成这个责任所赋予的使命的一种深刻的担忧,这个就是这样的心态,那孔子说这样的心态就接近定公您所说的“一言兴邦”。
夫子接着谈“一言丧邦”,孔子引用晋平公的话“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韩非子》记载:“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喟然叹曰:‘莫乐乎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于前,援琴撞之,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说没有人敢违背我的话,我说的话没有人敢挑战我,国君这样的心态,有可能就是“一言丧邦”。这个心态是什么?就是一种骄慢,拒绝忠言劝谏的一种心态,是一种掌握权利者的高慢。掌握权利者很容易形成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高慢心态。这种心态,孔子认为是执zheng者最要不得的,因为这样的话,所有的决策,就是自以为是的决策,没有广纳谏言,对于国家资源的运用,就公私不分,那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困境,甚至把国家带向一个不可预测的一个困难处境里头。
【思考之三】孔子对于治国者心态的教导,我们如何运用在生活当中?
兴邦丧邦其实都是一种心态,这个心态背后其实是一种主张跟想法。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不仅是对于鲁定公的提醒,其实其实也是对千百世后人所讲。我们每个人在家庭、单位或者企业里面,都可以理解成“一言兴家,一言败家”“一言兴企,一言败企”。
兴邦(兴家、兴企)的心态就是谨慎、敬重、忧患,具体的做法和想法,就是我应该很谨慎地去处理每一件事情,担当起这个莫大的责任,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君君出差,父父子子),互相帮忙,互相体谅,形成一个高效团结廉洁的团队。
丧邦(败家、败企)的心态,是自以为是的心态。与“兴”邦家相反,当我们在一个团队里面掌握到一定的治理权的时候,要非常注意那种高慢拒谏的不良心态,它会造成整个团队下滑,整个家庭走向衰败。《孔子家语·入官第二十一》孔子说“拒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怠惰者,财之所以不足也。”听不进别人的劝谏,思虑就会闭塞;骄慢自大,就会失去礼节;懒惰怠慢,财物使用就会不足。这才是学习本章应该有启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