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书,你会给自己挑选什么样的?
1
现在的家长很注重科学育儿,但往往不得要领。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杨雨涵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旁有贾环挑唆。贾政发现后,要暴打贾宝玉。后来,贾母赶到,贾政给贾母跪下,说儿子不该打宝玉。
这个事情非常常见,爸爸主张棍棒式教育,而长辈以溺爱为主,如何与孩子沟通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豆瓣评分8.8分,被称为亲子沟通的圣经。
它主要告诉父母如何与孩子高效沟通。书中有丰富的案例,来自不同的国家、家庭,而且,漫画非常形象,读起来趣味十足。
作者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同时,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正是因为母亲的身份,让她们更能做到与孩子共情,提出的技巧、训练更加有针对性。
2
与孩子共情,设身处地理解他的感受,沟通才会变得有效。
很多家长,在初读这本书,总是热衷探索更多的技巧,却忽略了沟通的前提——共情。没有共情的沟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前两天,从网上买了一个珀利警车套装,儿子总是迫不及待的问我,妈妈,是不是明天车子就到了?前几次,我会说,需要三天时间。然后他不停的追问。
昨天下午看完这本书,我尝试用书中的建议: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我告诉他,宝贝,真希望车子明天就能到。
小家伙很愉快的接受了这一点,也没再追问。这一刻,我才明白,孩子需要我真正的理解他。
当一个人的感受被理解,这就意味着被尊重!当儿童感受到被尊重后,他才愿意跟我们分享更多的事情。
3
代替惩罚的办法,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课
惩罚,是多数人都接受的教育手段,甚至在惩罚之前,会告诉孩子道理。
但实际上,惩罚是无效的教育方式,它的危害,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尹建莉尹老师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提出,儿童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
其实,我们回忆自己的童年,就知道,惩罚于解决问题是无效的。相反,父母的惩罚会让我们陷入到负面情绪中,甚至觉得,惩罚过后,罪恶感减轻了。
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吉诺特博士强调,惩罚不起作用,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代替惩罚的技巧,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
有孩子的家庭,保持整洁是一件让人抓狂的事情。这时,我们可以请孩子帮忙,当儿子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时,我会夸的具体:宝贝,你收拾了自己的玩具,让房间看起来整洁,真能干。
强化孩子的优点,会让孩子越来越倾向于做正面的事情。
然而,我们与孩子总免不了冲突,倘若他故意把家里搞得一团糟,还不肯收拾,我们要采取第2个技巧: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注意,不要攻击孩子的人格,就事论事就可以了。
我们告诉他,宝贝,地上有一堆玩具,总会被绊倒,妈妈很生气。
紧接着,对孩子表达我们的期望:妈妈希望我们一起将它收拾干净。
你想现在陪妈妈一起收拾,还是10分钟以后?你来决定。给孩子提供选择,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常,进行到这里,孩子是很乐意收拾房间的。
孩子犯错,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转向解决问题。
首先,做一个倾听者,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简短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
接下来,就是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对其加以筛选。
最后,就是执行。
4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出来
我们都知道,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这会强化孩子的缺点。
但是,当我们面对外人,往往不自觉就给孩子做出了解释,也变相的贴上了标签。
孩子见了亲戚,不愿意说话,别人会说,这个孩子有点害羞,多半的父母会点头。
这个时候,有一个实用的“万能”短语,就是“等他准备好”。
“宝贝,我知道你准备好了,会多说几句,像我们在家里一样。”
这样说,会让孩子感受到,他感到不自在的事情,你是不会强迫他的,同时,避免了给孩子贴标签。等时机成熟了,再让孩子决定是否改变。
漫画,让阅读更有趣
多数人喜欢看漫画,对于漫画的记忆显然比文字更深刻。
这本亲子沟通圣经,配上漫画,让阅读变得轻松、有趣。父母大致翻一遍漫画,就能看到,生活中存在的育儿误区以及如何改进。
作为父母,我们会困惑,如何让孩子愿意告诉我们更多的事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我们的?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教会我们,共情是沟通的前提;惩罚是无效的,它的替代办法有很多;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出来,避免贴标签。
有了这些,我们基本上可以结束与孩子的冲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