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毕业那个暑假,我们有幸被选去参加逻辑狗比赛。在备赛期间,怕孩子感觉枯燥,会偶尔加进几首小诗调剂一下。
没想到,一首,二首,慢慢积累,两个多星期,竟也背下了好几十首诗呢。我都把它们一一记录了下来了。包括诗的标题、朝代、作者。(后来我发现他背过容易忘,我就在记录本上标注这首诗来自于家里的哪本书,多少页。但在后来的复习当中发现,如果忘了再去翻书找,也很麻烦。于是就把每首诗的每一句前两个字写下来,以起到提示作用,这个效果就很好。截止到小学三年级,大约能背将近四百首诗。每到寒暑假,我们就把那个本子拿出来复习,以免遗忘。这为他后来在二三年级喜欢写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
我没有给他解释意思,主要怕限制了他的思维,因为我觉得每一个作品都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法。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阅读的神奇和成果的多元,其意义也就在于此。但是我刻意地跟他说这是什么朝的哪位大诗人的作品,让他慢慢地有"朝代"这个概念。
一年级快放暑假时,带他去安理大的跳蚤市场(大四学生即将离校,会把自己的很多物品、书降价处理掉。),偶然发现了一本书《盛世中国》(两宋卷),花2元钱买下,没想到他很喜欢,断断续续看了几遍。对他来说,这可能就是他的第一本历史启蒙书吧。这个启蒙似乎有点高哈!之后就开始看《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儿》《世界简史》《太平天国》《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皇帝全传》《这个历史挺靠谱》等。同时进行的还有,每天中午放学看《百家讲坛》,现在还一直坚持。看得多了,有时竟然发现某些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有不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