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还是“人”?

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认为,由于生理的、心理的、物质的、社会的限制,人们为了达到个人的和共同的目标,就必须合作,于是形成群体,即组织。

组织是为完成具体目标而从事系统化努力的人的组合。组织首先可以是一个实体,通过权利、责任、目标这三项核心内容,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成为“正式组织”。

组织的重点是人,但在组织中,并没有真实的人,只有角色。在一个组织中,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角色。物质不依赖于任何一个人,人可以调整,组织就可以一直存活下去。为了让组织不依赖于任何人,通过角色把物质的权力、责任和目标分解和分配,以保证这个组织是有效的。因此,组织的实质是分工,即根据组织目标设计和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职位系统;确定职权关系,从而把组织上下左右联系起来;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相结合,以保证所设计和建立的组织结构有效运转;根据组织内外部要素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组织结构。我们想成为组织中的一员,就要胜任我们的角色,当你胜任角色的时候,你与组织的关系就会处理得很好。

组织的核心是目标,即确定组织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拟定派生目标;明确为了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各项业务工作或活动,并加以分类;根据可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它们的最佳途径来划分各类业务工作或活动;授予执行有关各项业务工作或活动的各类人员以职权和职责;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层次、各部门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是为了目标而存在的,而不是为人存在的。只有在为目标服务的基础上,组织才有能力给员工提供机会。

任何正式组织中都必然伴随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在组织成员之间感情相投的基础上,由于现实观点、爱好、兴趣、习惯、志向等一致而自发形成的结伙关系。非正式组织在满足组织成员个人的心理和感情需要上,比正式组织更有优越性;非正式组织形式灵活,稳定性弱,覆盖面广,几乎所有的正式组织的成员都介入某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所以应发挥非正式组织比正式组织具有更强凝聚力的作用。

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我们称学校是一个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实际上学校作为机构是有生命的。也许,我们将学校视为“生命体”可能更有助于对学校生命的理解。作为生命体,学校是有个性的,学校发展是有周期的,学校发展的动力就是它的生命力。

学校的生命力和个性首先来自学校所有有关的人:学生、教师、校长、家长以及与学校中的人们有着各种联系的和共同价值追求的人们。学校的生命力和个性根植于学校的文化,而文化来源于本土、来源于传统,生成在一种学校中人们的积极的、合作的、创新的精神中。

所以,与组织关注“目标”不同的是,管理关注“人”。管理是通过人员和机构内外的资源而达到共同目标的工作过程。管理是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要解决三个问题:找到人、找到资源、完成目标。优秀管理者最大的特征就是跟随他的人都能成长,这就是好的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的管理是管事、理人,管理永远是对事去,对人要抱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理解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关注人性的过程。

学校的生命意义即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学校的最根本的生命意义是学生的发展。学校应该成为学生发现自己潜能的地方,能够成为学生获得最大帮助的地方。

学校中学生、教师、校长都要得到发展,其中,学生的发展必须摆在第一位。可是,只有教师、校长真正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控制和协调是在现有的资源范围中进行的,而开发和促进则能够不断发现和拓展资源,因而管理既是控制、协调,更是开发、促进。

在学校,管理应有更多教育性,如同教育性教学一样,更重视管理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精神、情感与文化氛围的建设即心灵的相互寄托。(18.7.12《教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张帅1988 概念:套娃现象 前言:看到套娃现象的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一则搞笑的歇后语:黄鼠狼生耗子,一窝...
    张帅1988阅读 3,843评论 0 2
  • 5月18的生日花,刺梨花。 刺梨花,又叫缫丝花,从5月到10月横跨两个季节,开花结果。野生与栽植都比较普遍,尤其在...
    冬林探花阅读 6,523评论 0 1
  • 你好哇,莎莎子。 今天你说了很多让我特别感动的话,让我感觉你真的越来越喜欢我了,当然,我也越来越喜欢你。 如果不是...
    深井冰4353阅读 2,515评论 0 0
  • 她得偷回失去的时间,她得偷回这一切。她一个人在宿舍里,坐在上铺的床上,摆弄着手中的时钟,满头大汗,她要赶快拨回指针...
    乔素阅读 2,95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