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跳过前言和序言直接开读,读了四五章后依然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作者在说什么,后来我痛下决心,读了前言和序言,反而豁然开朗,重新再读,觉得容易了一些,也感受到作者的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和高明的幽默感。
我认为这本书的核心是告诉读者,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我是生物体和基因的统一体,基因和生物体之间既有矛盾冲突,也有和谐统一。
生物体事先被基因录制了程序,像一个机器一样按既定程序去处理外界环境中遇到的问题。
基因是染色体的任何一部分,作为一个自然选择的单位,对连续若干代起作用。
基因主要做两件事:
1,自我复制;
2、间接监督制造了不同种类的分子-蛋白质,它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对细胞内的化学过程进行灵敏的控制。
但是基因是自私的,它不能预见未来,也不会把生物体本身的福利加以考虑,也就是娃姐课上所讲:
基因根据远古时环境所做的生存策略,与现代环境并不一定适合,同时基因驱使你去做的事情。
比如主动追求帅哥(基因想得到帅哥更好的基因来繁衍),对你自己并不一定是好事,你可能怀孕并独自抚养孩子。
书中也讲述了“利他”行为,就是从基因层面来说,牺牲生物体反而可以得到基因的繁衍的原因。
比如,弱小的孩子能活到成年的几率低于50%,所以牺牲自己,让兄弟活下去,反而能延续自己的50%的基因,这样是划算的。
在第九章“两性战争”的内容,我感觉与我们上课的内容最为贴近。
作者对雄性和雌性进行了定义,即雄性的性细胞比雌性的更小,数量也多的多,精子不提供食物储备,只是致力于把自己的基因尽快输送给卵子而已,雌性受孕后,雄性的投资就完成了,而雌性则要不断给胎儿提供食物补给,才能让胎儿健康的出生。从这里可以更加理解娃姐所说的女性对后代的亲职投入是更多的。
本章也阐述了,只有在妻子有条件不依赖他人抚养幼儿的前提下,父亲抛弃妻子和幼儿才有好处。读到这里,不禁想起娃姐一直提到的女人不要漏财,也不要炫耀自己有钱自己可以独立抚养孩子,现在明白一旦这样做不就是在激发老公抛弃自己和孩子么?!
雄性和雌性出于自己的利益(不抚养别人的孩子、不在生孩子后被抛弃),都会延长追求时间,以观察雌性是否怀有他人的孩子或者雄性是否具备忠诚和眷恋家庭生活的品质。这里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娃姐提醒我们追求时间一定要长一点,至少在确定恋爱关系3-6个月后才能发生关系。
书中还论述了从进化来看,一个族群由忠诚的雄性、羞怯忸怩的雌性组成,是最利于进化的。羞怯忸怩,我想到了娃姐说的我们要保持低pu。
当我看到最后几章时,简直目瞪口呆,作者提出了“觅母”—后天文化对人类的影响,犹如基因的影响一样深远,又看到基因的延伸表现型,并不仅限于生物体本身,还包括生物体外部的环境或其他生物体,比如海狸的“人工湖”、布谷鸟对养父母的控制等等,这些都再次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来自第十一章:“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我相信,通过婚恋系统规划师的学习,以及课后的阅读,我们可以重塑自己的认知,认识到我们很多惯性思维惯性行为的背后,是受着基因和“meme”的操控,并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惯性,更好的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