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586——097 9月24日 星期五 雨 家访是优秀到卓越的途径
今天是我第一次听殷德静老师的课,但是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殷老师把学生看成了“活生生的人”,用深情,用爱心,用耐心铸就一篇篇育人的华章!
尤其是她“车行万里家访路,温暖送千家万户”的大爱行动让我感动。于永正老师说:“家访是老师走进学生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可以了解到孩子独特的家庭环境,从而融入情谊。”我也曾经有过家访的念头,但是每每被工作繁忙、自家孩子幼小、身心劳累等借口阻滞,下一步我也要展开对我们班孩子的家访,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
人人都很劳累,你多做了一点,就脱颖而出,家访是优秀到卓越的途径。
2000年毕业,我教的是小学二年级,满怀教育激情,曾经有过家访。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班长梁闯,跟着阿姨和姨夫生活,她踏实懂事,却总是一脸忧虑,经过了解才知道,在学校她认真要听课写作业,回到家做饭、蒸馍、洗衣服、哄弟弟,忙得不可开交,小小年龄,比老师都能干,我还不会蒸馍呢!
走入她阿姨家的小院,古旧的起脊瓦房,三间房子分为堂屋、东屋、西屋,斑驳的墙面,下一半是砖头,上一半是土胚,如果不是老一辈留下住房,估计他们要睡在撂天地里。不是家访哪会知道梁闯的姨夫娇生惯养,只知道打牌玩乐,地里的农活、家里的家务,都是靠她和阿姨在支撑。“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拥有宽阔肩膀的男人好吃懒做,不敢承担家庭的责任,柔弱瘦小的女人却直面生活,艰难中求生存。
二年级只上了一学期,梁闯就回家了,家访才知道,她的阿姨交不起学费,才53元呀,怎么忍心让一个9岁的孩子辍学在家?我和全班同学共同捐款,终于为她凑齐了学费,可是她的姨父仍然不愿意让他上学,认为女孩子上学多了没啥用,不如在家干活,将来找个好婆家。多么优秀的孩子,我亲爱的班长,命运对她多么不公,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把她的未来看在眼里。
一年后,她回到淅川后爸家,听说每学期背着一口锅,翻过三座大山,自己在学校里生火做饭,学习一如既往名列前茅。我的眼睛湿润了,为自己不能帮助这个优秀的孩子而羞愧,为这个倔强不屈的生命而感动。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而人的价值就在于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
2005年冬天,我的第一任班长徐鸿雁和梁闯到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三中看望我,我们睡在一个床上,促膝长谈到半夜,当时梁闯已经辍学到北京打拼,仍是那么干练,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我却辛酸地又一次流下了眼泪:孩子,你受苦了,无论你在哪里,你都是老师心目中的骄傲。
家访,让我了解到孩子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让我知道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问题家长,每一个讨厌学习的差生都有背后的缘由,从而,让我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多个角度审视教育方法。
一晃眼,20年过去了,其间很少家访,对学生的了解浮光掠影,总觉得生活就像草上飞,没有深度,没有力度,原来是缺少对孩子真实生活的深入了解,我想在今年加入对孩子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加入对孩子家庭的访问,让教育教学工作发新枝、长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