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墨
第二编 光影中的创意写作
第四课 写对话,有妙招——《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教学叙事
这节课的教学,张老师将电影与名著融于创意写作中,从一家人的画像入课,按“片段引路,创设对话情境;补白写作,想象人物对话;阅读原文,提升对话质量;欣赏电影,激发读写热情”四个教学层次创编故事。
张老师的课,每节都有新创意:
1 电影链接原著
(1)看过原著,迅速入课。
因为看过原著,所以屏幕一出现查理一家人的画像,学生很快认出分别是谁,也知道查理的爷爷特别会讲故事,迅速进入师生对话。
(2)对比原著,提升质量。
在同学们写出了查理得到奖券后与家人的对话后,张老师出示了原著中的对话:
妈妈!妈妈!妈妈!妈妈!瞧!我得到它了!瞧!妈妈,瞧啊!最后那张参观金券!它是我的啦!我在街上捡到一些钱,我就买了两块巧克力,第二块儿里就有这张金参观券,一大堆人围住我要看这张参观券,是那位店主帮我跑出来,我就一直跑回家,我回来啦!这就是第五张参观券,妈妈,我找到它啦!
通过老师的范读和学生的齐读,同学们感受到了查理的无比兴奋。
也理解了好的对话,至少有两个特征:
第一,能够把事情讲清楚;第二能在特定的场合下,把人物的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
电影遇见书,不是简单的加法,它们在张老师的课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2 聚焦训练目标
本节课训练目标只有一个:学写对话。课时目标非常聚焦,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训练扎实有效。
(1)片段引路,创设对话情景。
回顾电影中查理与爷爷的一段对话,老师告诉学生:对话特别紧凑的时候,提示语不写了。
(2)补白写作,想象人物对话。
查理得到了金奖券,激动地跑回家。查理会对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说什么呢?拿起笔来,把查理说的话写下来。直接写查理要说的话,可以对一个人说,也可以对家里所有的人说。
这时,张老师提了两点要求:把事情说清楚;把查理当时的情绪充分地表现出来。
写完后师生对照要求点评。
创情境,不吐不快;提要求,有章有法;评写话,有理有据。
(3)阅读原文,提升对话质量。
这部分在前文提到的内容,不再赘述。这部分张老师还提醒学生一点:对话适当地分段写,读者读起来就轻松一点。
(4)介绍糖果,深化对话练习。
请以查理的口吻,根据文中对各种糖果特点的提示,通过想象,把某种或者两种糖果的样子和它最特别的功能,清楚地介绍给查理的妈妈,或者姥姥、姥爷、奶奶,请用对话的方式来写。
这个环节,张老师提的要求更进了一步:把事情讲清楚;充分表达情绪;适当地分段写。
在点评时,提醒学生:爷爷要问一个问题,或者是说了什么话之后呢,话题紧接着上去,对话才自然。让学生明白:对话要前后关联,不能自说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