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御书房里,蒋瑛一份份地整理着大臣们举荐新太子的奏折。从收到的奏折来看,全都是举荐赵王的。又过了几天,蒋瑛才陆陆续续收到几份推荐韩王的奏折。如此明显的结果让皇帝感到了一丝异样。皇帝下令,京中五品以上官员都可此次讨论。
此时,已调任户部郎中的凌照正在计算着今年的账目。这时,户部尚书张忌便召集所有到户部大堂。张忌向大家宣布了皇帝的决定,让五品以上官员参与讨论。但在大堂上,张尚书便定了调子,让郎中们推举赵王。说罢,他拿出了一份事先写好的奏折,让户部五品以上官员在上面签名。这时,凌照突然晕了过去,被送回了家。
回到家之后,他躺在床上反复思考着这一切。之后,他就爬了起来,换了一套素衣从后门出去了。出门之后,他立即跑到了卫王府上。他对卫王言道:“现在众臣多推赵王,殿下应早做决断。”卫王问道:“该当如何?”凌照道:“殿下应推韩王或郑王。”说完以后,凌照将张忌等官员们裹挟众官员推举赵王的事情告诉了卫王。这时,卫王想了想,便让凌照赶紧回去。
这时,户部、礼部、太常寺、大理寺等衙门的官员都在主官的逼迫下在保举新太子的折子上签了字。如此一来,保举赵王的折子越来越多。这时,凌照通过蒋瑛见到了皇帝,向皇帝举报了张忌。
第二天,皇帝便拿着所有联名的折子到了朝堂上。皇帝说:“各位爱卿,朕收到了许多折子,十之八九是推举赵王的。”皇帝转头问宰相:“这里面有没有居中串联的事情?”王珪奏道:“启禀陛下,如此众多的保举难免没有居中串联之事。但赵王一向深孚众望,被众人举荐也是情理之中。”皇帝没有理这茬,而是让人把凌照带了进来。皇帝拿出那份户部联名的折子,让凌照说清楚这份奏折的来源讲清楚。凌照便一五一十地交代了张忌的所作所为,吓得张忌浑身冒汗。皇帝当场处分了张忌,礼部、大理寺、太常寺等衙门的司官便纷纷出来揭发自己的堂官。不过,皇帝并没有处罚这些堂官,只是让他们回家闭门思过。
过了几天,皇帝便让赵王和韩王在府中思过。郑王和卫王也好几天没有上朝,朝堂上没有一位亲王,也缺了几位尚书。不过,就这样过了几天,皇帝又让所有人都回来了。朝堂好像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但感觉又和原来不太一样。皇帝任命自己的大女婿、赵国公主的丈夫驸马都尉张衍为领侍卫大臣,接替孙杰的职务。
又过了一个多月,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花开了,可皇帝的心却开不了。现在,皇帝看着镜中的白发,觉得自己真是老了。前不久,他失去了六个儿子,又训诫了两个儿子。谁会成为下一任的皇帝,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郑王和卫王这两个儿子年龄太小,参与朝政的时间也太短,不是合适的人选。到底该选谁,也许一时半会是拿不定主意的。
他的儿媳妇却没有任何忧愁,仍旧带着闺蜜去赏花。看着满目的春景,真是心旷神怡。她们的女儿已经四五岁了,已经可以在草地上玩耍了,不用在依偎母亲的臂弯里了。看着两个玩耍的孩子,卫王妃想起往事,对凌夫人说:“芸娘,你还记得我们当年定的亲事吗?”凌夫人答道:“当然记得,可惜小女没有那个福分。”卫王妃又说:“我还有三个儿子,你就不想着挑一个?”凌夫人道:“这都仰赖王妃,哪是我能妄想的?”卫王妃只能笑笑,又问道:“你家凌照现在怎么样了?”凌夫人说:“从那件事后,早已不为各位堂官所容了。”卫王妃叹气道:“他不光得罪了各位堂官,也得罪了赵王和韩王。”凌夫人也叹了口气,说:“他不想卷入纷争,可却躲不过纷争。”卫王妃却说道:“他恐怕已经一心扑在了卫王身上了吧?”说完,两人相视一笑,便聊起了别的话题。此时,飘落的桃花落在了两人的肩上。人面桃花相映红,她们看着对方比花还娇美的面容,脸上都泛起了红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