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从以下几个层面,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原生家庭对我们一生中人生轨迹的影响到底有多么的重要。
提到:「儿童自我状态」的自然型儿童和顺从型儿童。在这部分讲述了从婴幼儿时期,及五岁之前那个「我」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部是由与家长在这几年里的共处时逐渐形成的。
如果家长严苛,总爱训斥,对孩子关心很少,并经常爱愤怒,一般情况下,成人后的「我」会是焦虑的、自责的、顺从的、不敢跟别人表露真正的情感,爱隐藏痛苦与悲伤,而且不会有愤怒的情绪。这是因为「我」会潜意识里认为这个激怒「我」的人,在某些方面挺像我的父母,而且通常这样的人会对「我」挺好,「我」对其当然会产生依附感。
「顺从型儿童」往往从小就学会了与爱批评人的父母如何相处,这是他们能够在家庭中“生存”下去的必备本领。他们会更能委曲求全的适应成年后,在社会中所接触到的这一类「父母型自我状态」的一群人,但最后往往过的都不怎么开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时刻需要伪装自己。
「父母型自我」挑剔型父母。这类人的成长经历,往往在幼儿时期同样遇到的父母是严苛的,他们不爱夸奖孩子,却总是可以找到孩子身上的毛病,一点儿小事就会对孩子不依不饶。
以上两种类型的人,在「我」成年后的处世方面,就会完全按照儿时中的记忆行事,这样的好处在于行为上可以习惯性支配,这样会让「我」不用动脑,不去改变,能够获取一种熟悉感,而这样的两种人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大有人在的。
「顺从型儿童」永远扮演着悲情者的角色,而「挑剔型父母」却可以随时随地找到宣泄情绪的「目标」教导上一番,所以他们是开心,并且是自负的一群人。
第三类则是「成人型自我」,这也就是指本我。它可以从自我意愿出发,主动做事,开心倍增,做事有效率,充满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倒是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社会中只有20%的人能够成功,而成功的因素包括很重要的一点则是「坚持自我」。
我远观每一位领袖的风采都是那么的耀眼,他们的思想与创造力,是那么的别具一格,所以只有在自我意识变得强大时,才能够展现出真正的自我内心想法,我想这就是成人型自我的魅力所在之处了。
接下来在「人生坐标」中,分为了「我好,你不好;我好,你也好;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好,你好」是从中取了两点来分析我们的心理的。
「我不好,你好」这里分析那个「我」是从「儿童顺从型自我」中产生的。认为自己事事不如别人,从而感到沮丧,对未来总是感到彷徨、无助,将自己总是处于一种「弱小自怜」的状态下生活。这样的「我」不够自信,且懦弱,不敢表露自己内心的不满与愤怒,这也是童年时期所映射的那部分阴影。这样的性格,严重了就会产生自杀念头。
反之,「我好,你不好」,这是「父母型自我」内心发出的声音,「我」认为错都是别人的,「我」自己没有一点问题。在与人交往时,有一种对别人的强压意识会融入其中,结果会带来别人对他的反感,且远离。过于自负,会破坏友谊与亲情。严重者会产生想要杀人的动机。
在这本书里,还提到了一个「自证预言」的说法,指我们可以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与我们预期的一样。结合书中提到的各种心理游戏一样,不同的人选择游戏的内容差别也会很大,有人喜欢做悲情者,有人则喜欢做驯化者,而最终的结果却一样,同样也会受到相应的打击。这里所说到的一切,都与童年父母留给「我」的感受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本书中举了好多儿时经历,对「我」成年后的影响。比如成年后的蛤蟆依然喜欢别人会叫它「蛤蟆好兄弟」,这是小学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的惯例;蛤蟆喜欢船,喜欢划船,源于在他儿童时期,外祖父的一次众筹善款的建船大会上,在那时他就已经开始对船只有了感官上的认识,并产生了好感;蛤蟆认为自己的演讲天赋完全遗传了外祖父--主教对外的教义传播,而他的悲伤、无助、失望、担忧、沮丧等情绪,源自于学业结束放假回家后,所受到的父母给予他的冷遇。这些是在成年之后对他所造成的挥之不去的伤害。
心理咨询师苍鹭,让他将对父母的恨放下,蛤蟆一时间难以接受。这里我想到如果对父母的恨是如此好原谅的话,那么张爱玲一生在心中对母亲生出的深恨就不难化解了,还怎能老死不相往来,两人关系致死冷若冰霜呢?!
但苍鹭给出的结论说,蛤蟆必须用与父母和解的方式来放过自己,让自己从痛苦中早日解脱出来。苍鹭说: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自己找的,与在儿时那些存留在记忆中的感受是一样的,处于某种情境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从前那个「我」曾经所产生过的情绪,如紧张、愤怒、担忧等。而愤怒的情绪,一定会伤及别人,而我们是可以在无声无息中释放掉这些压力,并且提高我们的情商指数的。
最后总结:责怪和顺从是「我」儿童型自我、父母型自我状态下的表现,而自己能够负责,才是有力量的成人型自我状态。我们寻求的就是这股力量,它驱使着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下的那个「我」躲进角落,我们不期盼它会从此消失,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有了现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我」。它是「我」的经历,是「我」的过去,同样奠定着「我」的未来,「我」倒是愿意与其和平共处,让它见证着「我」今后的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