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印发实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五育”并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随后在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颁布实施,这又是一部本质上坚持学生为本,要求教育回归教育规律的重磅文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国家政策依据和保障。
高质量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既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又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样的话,我们很容易就想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让面向全体学生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因材施教是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建设的必然选择,必将在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因材施教是五育并举新理念的充分体现。
孔子最早提出“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并且贯穿于自己教育的一生。两千多年来,因材施教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从提出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赓续不断、历久弥新,始终熠熠生辉。这是孔子对世界文明传承、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而现在,随着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当因材施教遇上五育并举,它必将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更将焕发夺目的光彩!
五育并举是我国明确提出的教育目标,是教育整体变革的引领。这是基于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出来的,是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标准。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新时代的教育要以人为本,五育并举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有着崇高的道德意义。只有坚持“五育”并举,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才能真实有效地落实下去。
而在五育并举这一政策下的因材施教,就是以人为本,把尊重人性作为教育的起点,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最终指向成才成人。对不同的学生都一视同仁的重视,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情感,调动和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更能享受到学习和探究的快乐,收获人的尊严。
二、五育并举下因材施教的新发展。
因材施教之所以传承两千多年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教育思想始终与时俱进,不断跟进时代步伐,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主动提升内涵和拓展外延。
1.因材施教实现更高教育公平。
我们知道,孔子除了提出“因材施教”外,还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一同样光照千秋的教育思想。所谓有教无类,就是说对任何人都给以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由于受多种条件限制,直到两千多年后的现在,才得以实现。
五育并举,首先是有教无类,人人平等,都要接受教育,这是教育公平最基本的体现。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教育来说,就是人们在达到人人都享受教育的基础上,更加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于是,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了国家战略方针。从这个角度来看,因材施教就是满足这一政策方针的策略和方法。
因材施教,从五育并举的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发掘学生个体能力,或者是同一类别、同一层次学生的能力,不仅可以使得全体学生得到高质量发展,也可以使同一类别、同一层次的学生得到高质量的发展,还可以使得每个学生个体在兴趣、特长等方面得到高质量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因材施教就是让学生享受到更高更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2.因材施教实现更优教育创新。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没有教育创新,就没有人类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没有教育的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习近平主席指出:“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而教育创新,就是迈向教育强国的最重要策略之一。
五育并举下的因材施教,不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且注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同时,关注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学生并加以因材施教的培养,使其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3.因材施教实现更好教学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五育并举的主阵地在学校、在课堂。《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部分要求“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这不就是“因材施教”么?!“差异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因材施教”,差异化教学就是来自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今后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五育并举下因材施教的精准之策。
当前,我国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每个班都有几十个学生。看起来因材施教的实施有很大难度,但绝不意味着不可行。相反,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在班级授课制下,必然有多种多样的实施方法。
五育并举政策的出台,就给因材施教的实施提供了政策和理论依据。我们要立足于五育并举的发展目标和班级授课制的现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因材施教的水平,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最优化。
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必然有其实施规律和要求,有实施的系统化和结构化,不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都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推进。教师一定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相信孩子、鼓励孩子,不放弃不抛弃,不另眼相看,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对优秀的学生要加以提升,对后进的学生要加以辅导,对有特长的学生要加以挖掘,不断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拉大学生之间的差异。
学校要制定因材施教有关工作方案、制度,组建研究团队,要为教师和学生赋能;教师要因“材”制定分层分类教学指导计划,要制定个别化指导方案,甚至要达到精准指导,个人定制的水平;班级要有相应的各尽其能、各显其才的各种管理制度,制度要有利于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要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的班风、学风;在对在对学生的评价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促进不同学生不断超越自己。
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进入新时代,因材施教更能培养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更能促进人才发挥潜能,助力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