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飞翔
摘自《安康日报》
先讲两个故事。
故事一:熊十力怒斥徐复观
1944年,徐复观前往重庆勉仁书院向熊十力请教如何读书。
徐复观抗战中曾任蒋介石侍从室机要秘书,并被授予少将军衔,是蒋介石十四位核心幕僚之一。
抗战结束后,徐复观想一心治学,故在别人引荐下专程来拜谒熊十力。
据说,徐复观第一次见熊十力的时候穿了一身笔直的军装,结果被熊十力骂了出来。
第二次改穿长衫,熊十力才接待了他。
徐复观问熊十力怎样读书。熊十力叫他读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说已经读过了。熊十力不高兴地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不久,徐再见熊十力,说已经读完。熊十力问有什么心得?徐说了许多不太满意处。
熊十力听完斥骂道:“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它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
徐复观说,熊十力这一骂对他是“起死回生”,让他知道了怎样做学问。
1956年,徐复观在台湾大学做过一个演讲,题目叫《应当如何读书》。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读书最坏的习惯,就是不努力把自己往上提升,而是整天去找人家的毛病,用自己的趣味、成见来看待古人。这个时候,很容易栽赃、诬陷,把人家拉到和自己同等的知识道德水平。这种由肤浅而流于狂妄的毛病,真是无药可医的。”
相信徐复观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想的一定是十多年前自己在重庆与熊十力的那场对话。
故事二:蒋介石戏笑蒋廷黻
蒋介石看了萧一山的《清代通史》后,问蒋廷黻:“你看这个书有什么意见?”
蒋廷黻是搞近代史的,对于同行的著作经常是不屑一顾。对萧一山的《清代通史》自然也是大加鞭挞,批评的体无完肤。
蒋廷黻走后,蒋介石笑着对身边的秘书说:“这个蒋廷黻不会念书,让他看书尽看缺点,好处看不到。”
最近看了王奇生先生的《蒋介石的阅读史》才知道,蒋介石对读书那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难怪他会说出那样智慧的话。
以上两个故事旨在说明一个道理——读书要有一个好心态。
钱穆先生遍览典籍、学贯中西,于读书多有体悟,他说过一个观点,大意是:任何书,都有让人满意的地方,也都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读书首先是采撷其所长,而不是挑剔其瑕疵。
我们今天则大都反其道而行之,读书时,不屑于很好地汲取长处,而喜欢找人家的短处,品头论足、指点江山,何况,找出来的,还不见得真的是它的短处。
钱穆的弟子余英时同样也很重视读书的心态,他说:“读书不要尽看人家的毛病,也要看人家的好处。因为看人家的毛病就想显摆自己,觉得自己比人家高明。你为什么时时有一个念头,要觉得我自己比别人高明呢?这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中国从前读书人要讲道德修养,这个道德修养不是说怎么道貌岸然君子,而是说要有适当的认识,对别人有适当的尊重,这是相当重要的。”
读书是为了自己能够长进,所以一定要有一种平和、开放、包容、积极的心态,要虚怀若谷,要能俯下身去学会倾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先入为主,更不要抱有偏见,有时候偏见比无知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