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践地
10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人民民主,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但这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建立和运行,就是人民民主历史长河中的一朵美丽的浪花,是探索和建设人民民主制度的滥觞之一。1938年下半年,随着冀鲁豫边区省委、冀南军区的相继诞生,建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之议也提上了议程。7月冀鲁豫边区省委抽调大批党员干部组成工作队,到各地开展群众和政权工作,协助各县党组织,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县、区、村政权,为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必要准备。1938年8月14日在南宫召开了5个专署、51个县的代表会议,大会经过几天的民主讨论协商,选举产生了以杨秀峰为主任、宋任穷为副主任的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冀南平原上第一个民选政府宣告正式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后,随即召开了地方各界代表座谈会和人民代表大会, 制定民主组织和活动章程, 通过民选产生行政参议会, 改组地方最高行政权力机构——行政主任公署和各级民主政权机构, 建立起各级“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在此基础上,采取直接普选或代表推选的方式,普遍选举产生了县以上参议员,成立了县参议会,实现了村、县、区和行政主任公署均由选民选举产生的目标,形成了当年最普遍、最广泛的民主政治建设运动,各级抗日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成为民众信赖、爱戴和拥护的民主政府。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的构建及产生过程,其选举程序的合法性、选举方法的适应性,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对人民权利的重视和保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尤为珍贵。由此可见,人民民主的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扎根在了冀南这片红色土壤的政权建设的进程中了。
杜文进文(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