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后斯大林时期-6魏德韦杰夫

1968~1970年任列宁格勒市委书记。1970年12月任苏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78~1983年任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院长。1983年任苏共中央科学和学校部部长。1984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86年3月当选苏共中央书记。1986~1988年任苏共中央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合部部长。1988年9月~1990年7月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任苏共中央意识形态委员会主席。1991年任苏联总统顾问。1992年起任戈尔巴乔夫基金会顾问。

1,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遗产

2,《资本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社会主义生产因素:从生产成果的物质内容来看,生产因素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4,所有制关系的变革是改革的核心:社会主义为了找到新的、与其相符的社会历史使命,需要的不是局部的改革,而是整个社会系统的根本变革,没有这样的变革,社会主义就没有前途。目前所有制关系变革的实质是,克服已经确立的人同生产资料的分离。

5,利润率是企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润率既是总的效果指标,又是推动生产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直接由社会需要调节。企业是统一的全民所有制体系的一部分,企业的活动要服从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作为统一的社会主义经济环节之一的企业,其生产成果是直接的社会产品。企业本身的劳动贡献表现为净产品。企业的最终成果,表现为净产值同劳动报酬和非生产开支之间的差额,即利润。利润与成本和基金之比是利润率。利润率综合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多个方面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956年,赫鲁晓夫发动了批判个人崇拜的运动,这使苏联的意识形态开始“解冻”,从而推动了对一些重大的社会主义经济理...
    c402635438b8阅读 737评论 0 0
  • 1,改革计划体制的设想:【背景:1957年赫鲁晓夫所进行的工业改组没有成功;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经济学界对价值规律...
    c402635438b8阅读 715评论 0 0
  • 1,理论基础“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历史背景:对抗托洛茨基反对派(托洛茨基),列宁格勒反对派(季诺维耶夫、加米涅夫...
    c402635438b8阅读 562评论 0 0
  • 1,生产力布局的理论问题:1928《论粮食生产结构》反对统计中的繁琐哲学,主张精简统计项目,并把“动态研究”和“预...
    c402635438b8阅读 226评论 0 0
  •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赞同斯大林的“目的和手段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与达到这一目的手段处于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c402635438b8阅读 33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