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在我出生后的三十年,快要消失了。
带着无数的回忆和伤感,写写这三十年来乡村的变化。
1、热闹不再
从我记事开始,村庄是很热闹的。大家吃饭会坐在通过堂风了大门廊上,一起坐着小板凳聊天吃饭,各种村里八卦,下雨天妈妈们会坐在这里纳鞋底织毛衣,晚上会坐在这里聊天看星星。哪有什么不愉快,聊一聊乐一乐就都过去了。
现在大家都换了好的黑漆大门,门都关着。人也没那么多聊天的了,大家都各忙各的,或者去城里帮闺女儿子看孩子去了。
饭间的欢乐消失了!
2、劳作和食物篇
在村里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印象中没有睡过懒觉。早晨很早大家就会起床,特别是夏天,起床后稍作洗漱,会先去地里劳作,除草,疏花疏果(就是在开花期和长果初期,减少数量,保证质量)。那会家里种植农作物的种类还很多,包括玉米,谷(产小米),豆,荞麦,土豆,葱,豆角,葵花,亚麻(小时候叫麻子,能榨油)。我们孩子们会参与到各个过程。还有果树,苹果树,杏树,桃树,李子树,核桃树。
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谷物会在打谷场,晾晒,脱皮,风车吹去瘪谷子和皮,留下饱满的谷子。豆子、 葵花,会在院子里晾晒,咯嘣咯嘣,豆皮会炸裂开。打葵花,啪啪地声音家家户户都会有,收玉米,各种方法剥离玉米,用改锥,用两个棒子互相搓。秋忙时节还会放假,让学生帮忙收庄稼和苹果。
主产苹果,从我记忆开始,每年都会摘苹果,各种不同的苹果,红元帅,黄元帅,国光,小红玉,红富士,最喜欢吃的是红玉和国光,最喜欢闻的是红元帅(城市人叫花牛),一个苹果香满屋。最好吃的苹果是刚摘下来或者掉在地上的,就是完全熟透的苹果。
现在老家的苹果都是套袋的苹果,光照时间只有半个月,为啥这么做,因为好看能卖好价钱。小时候都是自然晒熟,光照时间5个月。所以味道肯定不一样,晒5个月的甜。农夫们,父母们也没办法,为了迎合市场,好卖。
每年我妈给我带苹果,我都会嘱咐,妈妈,给我带点不套袋子的苹果,我知道这样的好吃。市场上已经几乎买不到了。
小红玉也买不到了,现在人们都吃红富士,各种果树也都嫁接了红富士。
我家还有一片杏树地,最好吃的杏也是熟透了,摘下来就吃的。水往下流的。酸酸甜甜的,一筐又一筐地摘回家,吃个够。
现在,这些好吃的味道在渐渐消失!吃不到了!那些收获的喜悦只能在心里回味!
以后这些地谁来种,我妈说领导说把一些苹果树砍掉,让种玉米。说玉米不够,进口不来。只能自己种,但是果树的收入要比玉米高很多。
粮食还是会不够的。
以后让我娃学农业,承包我家农场去。可是还回得去么?
3、上学篇
小时候的时光是很慢的。我在我们村上过学前班,小学,初中。
学前班,就在我家院子后面,每天吃完饭跑着去,据我妈说,不愿意上学,自己就跑回家了。后来有一次逃学,被我爸从家扔到半院,从那之后,再也没逃过学。每天早上吃完奶奶给做的小米饭,炒的土豆丝。或者各种应季的蔬菜,豆角,黄瓜,西葫芦,西红柿等等。自己去上学。从小到大上学都是自己去。当然距离很近,两分钟就能到学校,到小学听到上课铃声响从家跑到教室。哈哈。上完一天的学,也没有作业。回家各种玩,跳皮筋,跳绳,踢毽子,还是缝制的毽子,用铜钱和鸡毛做的,扔杏仁,打乒乓球。还曾经代表学校参加踢毽子比赛。开始的铃声响了没听见,试着踢的时候踢,开始的铃响了没听见,停下了。后来老师说开始了才开始。
小时候穿的鞋子都是妈妈或者奶奶做的,用旧布料粘成鞋底,用麻子皮搓成麻线,纳鞋底,做鞋面,的布鞋。只有六一儿童节才会买双鞋子。
上学会把所有作业写完。好像有的课就是在写作业。不会的还可以直接问老师。
黑土和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这种题被爸爸强化好多回才分析明白。脑子很笨。好像心思都放在了玩上。体育项目倒是不错。还会为六一儿童节排练节目,合唱或跳舞。很期待的节日。
到了初中,有早自习,和我芯芯姐姐搭伴骑车去,上完早自习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再去上课。我们骑着自行车去,小学毕业才学会自行车,我爸赶集给我买的二手自行车,骑着自己车去上学很自豪。即使冬天也会早早起来。天还黑着,从被窝里爬起来,就走。中午回家吃完饭也互相等着。
小时候我们上学的小学在好几年前就已经被改造为老年人活动区。现在我们村庄的小学是我们当年的初中。我们初中还有两个班,每个班四五十个孩子。
这两天我妈说,今年我们村庄的小学就不招收一年级的孩子了。孩子要到更远的地方上小学了。不过有办法的人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去市里上学了。现在小学一个班就十来个孩子。
小学没了,初中也没了。
我妈说现在孩子上学都麻烦了。都得接送,以前你们上学可省心了。
社会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当时自己学得专业就是因为我们化学老师给我了很好的启蒙,化学初三才有,当时宋老师讲的很有意思,但后半学期,宋老师不教了,调到市里了。英语老师也调走了。发誓要把化学学好,回来教孩子们。最终上了师范大学,学了化学专业,但是我没回去。
学校的人后来越来越少了。高中我们就都去市里念书了。大学就走的更远了。
我家三个孩子都出来了。两个研究生,一个大学生。
家里就剩下五十五岁的爸妈。五一回去。那些本来年轻的大娘大爷都疾病缠身,脑梗,腰椎间盘突出。看着很可怜,孩子们都不在身边。
村庄的未来在哪里,乡村振兴,如何振兴,人都不在当地怎么振兴。国家也说乡村振兴比脱贫攻坚更难。
我们村留下的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今年五一回去,路是修好了,还建了旅游路,网红路,百里廊带,果蔬基地。
但是人走了,花谢了,村庄就要消失了,农作物就要减产了。已经在合乡并镇了。想起我同学发的一条状态。坐井观天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不出来一直在村庄也是幸福的。
三十年的时间,村庄就要消失了,我的回忆都在那里,我的快乐幸福的源泉都在那里。
希望自己还能多回去几趟,如何反哺。值得自己思考。
走远了,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做一些事情。延缓消失的进程。
远走不知是对了还是错了!
欢迎大家到9月份去采摘苹果。老好吃了。绝对甜。
童年摘花,种土豆,摘豆角,摘苹果的沟地,土好水肥,收成很好。
现在在上硕士的第三年。
青春的回忆,有苦也有甜。印象最深的是我的教育学老师。教育大家要扎根于基层教育的老师。
妹妹说,我不想回去了。我在想可能回去更幸福。在外打拼我们都会牵挂。
爱要溢出照片。我三十多了。爸爸依然亲切地叫我亲蛋。见到外孙更是爱不释手。
妈妈教会我坚强,没有过不去的坎。吃好睡好才能干的好。有人才有未来。有人就有希望。我们家三个为国家做贡献了。两个都是计划生育生的。家里被罚光光,我们也都长大了!
于北京到内蒙20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