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扑面而来的就是窒息感,尽管书中不乏诙谐的语句,让本来的沉重多了一丝幽默的成份,但是还是不免压抑,书中凡此种种皆是多少现实家庭的写照️!
书中描述了三个不同的家庭,三个孩子,三对父母的故事,相同的背景是孩子已然是很多人口中“叛逆期”初中生了。
典型如吴英卿们,她们只负责听妈妈的话,按照妈妈的规划走就可以了,不需要有自己。
成熟如王德伟们,他本来应该是一个孩子,却肩负父母的责任和压力。
叛逆如许庆晨们,他表面玩世不恭,其实内心有着强烈的是非观,他表面坚强的掩饰自己敏感而脆弱的内心,一个渴望被爱的孩子。
三个孩子的背后折射出三对父母更是故事的主角们,高压控制型,放任自流型, 不负责任型,我无法用更精准的词语定位每一个看似不合格的家长,他们对于孩子的养育方式,也正不断地揭开他们自己成长之路上的伤痛。
我喜欢这本书从不同人的角度切入,让人了却了主观臆断,也尝试走近每个人的内心来看看生活中那许多现象背后的成因。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视角可以看到不同的故事,让情感的细节丰满了起来,人物也更鲜活了起来。
我也喜欢这本书中刻画的孩子们,他们顽强,不放弃,坚持自己,终于走向了自己的救赎之路,或者我这么说也不贴切,也许没有父母的“干扰”,他们早已经走在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路。他们自己改变了他们的父母, 作为家长,他们给了孩子生命,但是孩子却成就了父母也说不定️!
书中给了我们看似完美的结局,而现实生活中又充斥着多少“悲剧”,有多少孩子还背负着父母的高压和期待,本来应该步履轻盈,却举步维艰。
一边辅导着孩子的作业,一边看,又一边感慨着,觉得要说的话很多,末了只想说一句,亲爱的父母同仁们,别想尽办法抓娃娃了,还是来抓抓我们家长自己吧,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尊重,理解,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