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教时,我发现学生记录食物时总是写食品名称,比如紫菜蛋花汤,还发现他们对于有的食品不能正确分出是由什么食物构成的,有时会写调料。学生对于生食,熟食分类会有点纠结,认为鱼、虾、胡萝卜有时可以生吃。然后会针对这个分类大声辩驳,影响课堂秩序。在第一次的教学中,我设计了给食物分类的游戏。当时考虑到全部都需要顾及,就让所有同学一起回答的。结果有的同学非常积极,一直重复他的答案,甚至站起来,导致课堂比较混乱。虽然整个班上的同学都很积极,但是场面比较混乱。
第二次教学时,针对我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整。在记录食物这一个环节中,我提前讲了食物的定义,举了饺子的例子,讲了记录的标准,例如葱姜蒜暂不考虑。对于生食,熟食的分类,以大部分家庭大多数时候对于食物的吃法作为我们分辨一种食物是生食还是熟食的标准。对于游戏,我摒弃了之前的做法,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学生,这节课有游戏环节,上课积极认真,表现好的同学可以获得玩游戏的数字编码,只允许一部分人玩食物分类游戏。这样实施下来之后,很明显的感觉到课堂一样很认真,但纪律好了很多。
第二次上完课之后,我又总结,听了其他老师上课,在网上找了课看,发现老师讲得比较少,没有去否定,评判学生的做法,说法。我发现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了,对于分类的标准,虽然让学生发言,但我引导太多,没有给足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大多数时候是我在定义,失去了培养学生探索思考的过程。我考虑到一节课如果要让学生自己慢慢思考,那么就要减少我讲定义的时间,所以第三节课我删掉了给食物分类的定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食物去感知分,用心去体会,分类的标准并不统一。给这一部分留足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匆匆下结论。但是这节课我感觉有的同学在认真思考,有的在浑水摸鱼,时间的延长并没有导致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第三次的上课,当时我无法做出好坏的对比。
直到周五我听了培训之后,我有一个新的认知。科学不是科普,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学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