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京前,我偶然买了几根黄瓜。爸说你妈要给你包黄瓜馅的饺子。妈立马更正到,不是黄瓜馅,是虾仁馅,黄瓜馅有什么好吃的!爸笑笑,他知道妈不给我包上车饺子就会觉得欠缺了仪式感。我知道自打爸生病后,他不爱包饺子了。我们家的饺子像速冻馄饨那么小,他擀皮太累了。好在一共就三根黄瓜,包不了多少个。在爸妈指挥下,我开始行动,黄瓜要手切最细的丝——这是我最拿手的,不用擦丝刀。切好后撒盐,杀出水分。虾仁要切大小正适合的丁——按一个饺子包一块虾仁计算。再打两个鸡蛋,加点水搅散,这样炒出的鸡蛋碎软嫩且碎片均匀。爸照例擀很小的皮,还没买的饺子皮一半大。妈包的是元宝饺子,两手拇指食指一合再一捏,一次成型。饺子是圆滚滚的大肚子,菲薄的扇形花边上留着手指印。皮薄馅多,还煮不漏。我呢,一手托皮,一手合皮,反复多次捏边成褶,至少捏三次才能成型。若是担心露馅,还得再加强几下。这种半月型的饺子,肚子不鼓,边有点厚,看起来也不够富态。
爸妈没生病前,我们都包两种馅,一荤一素,再给我装回一大盒。回到北京后,够三口人吃晚饭。也会给老弟拿回一份,他们第二天早上做煎饺。妈替我们把一切都安排了,尽她的能力。我刚回京几天,妈的腰病加重了,起床穿衣都变得很困难了。今年春节的饺子,轮到我张罗了吧?小学的时候,我假期就在家里张罗包子饺子韭菜盒子了。只不过那时我只负责准备好馅料,因此练就了无人匹敌的刀工。现在才发现,家传的面食手艺不知不觉中传承给我了。
独立手作实践启动,第一轮,白菜肉馄饨,第二轮韭菜虾仁饺子,马上行动。从和面,拌馅开始。面总是和软了,反复加干面,揉醒了好几遍。白菜肉馅调得正好,葱姜较多,鲜香适中。三角形的馄饨皮,从大改小正合适。小巧的馄饨加上虾皮紫菜,煮出来趁热下肚,馄饨皮都好吃得不得了。韭菜鸡蛋虾仁饺子,鸡蛋炒老了,油少了,淡了,鲜度不够。饺子皮大了,饺子个头也超标了,确实没有爸妈做得好吃,还需要再改进。好在全流程我都看过,依葫芦画瓢能画下来,爸妈再把把关,搞定大年夜的饺子没啥问题。
上周末跟儿子视频,我突然想起来问,圣诞节包饺子了么?老公奇怪圣诞节都过去一个月了,怎么问这个。儿子说,我们两个人都不会擀皮不会包,但我们做了韭菜盒子。我笑了,不出所料,去年圣诞节,儿子他们是四个人,也是用盒子替代饺子度过的,主导人是儿子。这也算传承了一半吧!
在中国,父母未老,我们未离家,就会觉得自己还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自然而然的,把生活的难题转给父母也是情不自禁的,这是亲情所致,也是习惯所致。不知不觉中,自己当立而未立,自己的未来当想而未想。现在,我想还是让孩子早点独立吧,不仅是一蔬一饭,还有应急事件处理准则,社交尺度的斟酌把握。很多事,孩子早早去做了,本就不算什么难题,就像小鸭下水,小鹰跃下悬崖,小鹿学会奔跑,是天赋予的能力。孩子的独立,从一蔬一饭开始吧,为人父母别舍不得,别不放手。家可以是退路,可以是孩子失败后重整旗鼓,再次冲锋的起点。但万万不能成为孩子延迟独立,逃避现实的安乐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