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跑快点就适当地加速,不过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想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长篇小说一般无二。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
不知何故,琐事这玩意儿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
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写作。小说家这个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
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苦痛和创伤在人生中其实很有必要。仔细想一想,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
这种孤绝之感会像不时从瓶中溢出的酸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心灵,将之溶化。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保护人的心灵,也细微却不间歇地损伤心灵的内壁。
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至少我看来是如此)的非难时,或是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事与愿违时,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是个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从最深处物理性地认识这一点。
能够默默吞咽下去的东西,就一星不剩地吞咽进体内,在小说这一容器中尽力改变它的姿态和形状,将它当作故事的一部分释放出去。
我并不认为这样一种性格讨人喜爱,恐怕有极少人赏识,却难得讨大众欢喜。
一个职业小说家讨人喜爱这种事,难道真有可能么?我不得而知。
被人嫌恶、憎恨和轻蔑似乎倒是更自然的事情。
当时我问道:“濑古君这样高水平的长跑选手,会不会也有今天不想跑啦、觉得烦啦、想待在家里睡觉这类情形呢?”濑古君可谓怒目圆睁,然后用类似“这人怎么问出这种傻问题来”的语气回答:“那还用问,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这本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能顺其自然,仅凭手头现有的资源坚持下去。
肌肉难长,易消。赘肉易长,难消。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肌肉很像记忆力良好的动物,只要注意分阶段地增加负荷量,它就能自然地适应和承受。
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个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正在写的东西上,其他什么都不考虑。
假如说集中力是屏住呼吸,耐力就是一面屏气,一面学会安静徐缓地呼吸。这两种呼吸法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就难以长年累月地作为职业作家坚持写小说。得一面屏住呼吸,一面继续呼吸。
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步者的体型是异曲同工的。
世上时时有人嘲笑每日坚持跑步的人:“难道就那么盼望长命百岁?”我却觉得因为希冀长命百岁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
在这样一种伴随着真实感的流移变幻之中,我认识到自己在自然这巨大的马赛克当中,只不过是一块微小的彩片;亦如河里的水,不过是流过桥下奔向大海的、可以置换的自然的一部分。
然而我以为,如果希望将写小说作为一种职业持之以恒,我们必须打造出一个能与这种危险(某些时候还是致命)的毒素对抗的免疫体系。这样才能正确而高效地对抗毒性较强的毒素,换言之,才能建构更为强大的故事。
不是人,是一架纯粹的机器,所以什么也无须感觉,唯有向前奔跑。
我的目力所及,充其量是前方三米左右的地面,再往前的世界便一无所知。
疲劳已不是什么重大问题。这也许意味着疲劳作为一种常态,被身体自然而然地接纳了。
跑到最后,不仅是肉体的苦痛,甚至连自己到底是谁、此刻在干什么之类,都已从脑海中消失殆尽。
“自己体内仍然有那种力量,能主动地迎击风险,并且战胜它!”这种安心感,也许比喜悦更为强烈。
也许只能这么说:这大约就是人生吧!
是身体自然地要求来到路上跑步,如同干渴的躯体要求水灵灵的新鲜水果。
自打时间这东西产生以来(究竟是什么时候啊),它片刻也不曾休息过,一直在前行。
洞察了自身的局限,却尽力长期保持自己的能力与活力
被别人重重包围时,即使你不想这么做,不由得也会发力。跟着众人一起“预备,跑!”地去赛跑,本是非常愉快,竞争本能却会不知不觉露出锋芒来。
我一面自暴自弃地哼着布莱恩·亚当斯的《至死都是十八岁》中的叠句,不时地诅咒几句这个世界,一面将脚踏板踩下去,再提拉起来,让双腿记住这转动的速度。
缺点和缺陷,如果一样样去数,势将没完没了。可是优点肯定也有一些。我们只能凭着手头现有的东西去面对世界。
并不限于游泳和小说,运用陈词滥调、依循陈年老法、教授老生常谈的教师虽然不少,但可以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别出心裁的则为数甚少,几乎没有。
选手几乎都有工作有家庭还有生活,还得日复一日地完成游泳、自行车和长跑的训练——是相当剧烈的训练。这些当然要占用时间、耗费精力。以常识来看,这很难说是正经的生活,被视为怪人、奇人,也怪不得别人。即便算不上“连带感”那样了不起的东西,
才能最终认识到(如果顺利的话):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勇敢地面对眼前的难题,全力以赴逐一解决。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去眺望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