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周”展播活动 学习心得
学习了安徽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全省第四届“幼儿游戏活动周”展播活动。活动主题是:游戏润童年,快乐伴成长。活动内容有华爱华专家指导和具体活动相结合,内容丰富,颇有收获。
一是关于幼儿游戏故事的问题。
老师和幼儿进行关于他们游戏记录后的个别化交流环节是教师要向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让幼儿去表征,去聆听他们的想法,但是发现小班少数幼儿在进行游戏记录时,绘画及表述内容和他们的实际游戏行为都不相关,而个人偏好或是某种特别的想法情感。
比如明明玩的是积木梯子或沙池游戏记录的,画面都比较相似,在表述时也喜欢说成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或吃的东西。
对于这样的问题,华爱华专家告诉我们要追随绘画的故事啊,追随幼儿的涂鸦,倾听并给他表达的机会,然后给他绘画装订起来,我们就可以观看到孩子成长变化的过程。孩子的绘画表征水平也越来越好,越来越接近自己想表现的内容。
很欣喜的是我们给孩子们做过幼儿绘画故事记录,也给小朋友们做过把以往绘画装订起来,到期末的时候发给孩子,展现孩子这学期这阶段的成长过程。人可以从中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与变化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二是关于推进游戏进程。
游戏的重复性是孩子游戏的特点。观察游戏的过程中对游戏的能力有没有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重复了多少天以后他有了改变,他不再推土他开始挖沟了,改变游戏的方式了。
孩子重复的行为,我们是正在发展的行为,他重复到一定的程度往往不满足了,他就要改变了,就要看它是怎样改变的,这是以第1种声音可以带来的最后的音追踪。主动重复跟被动重复不一样,被动重复是没有意义的,主动重复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老师悄悄的提供材料,梯子支撑游戏,看孩子会怎么样来利用这个梯子作为一种辅助材料,看看孩子是怎样自主自发的游戏。这个对在好在为孩子提供游戏材料支持游戏再发展。
这个游戏中不要去引导孩子怎么样,就是去观察孩子怎么做怎么想,它是周围的试探性提供材料,甚至允许孩子跨区域的使用材料。老师不要预期强加给孩子,而是要让孩子自动自发自主去玩去发现,去尝试去探索。
游戏是儿童自己的世界,应该是儿童自己所掌控的,而不是成人所掌控的。
三是游戏中教师介入
游戏场混乱——
老师常常看到游戏场面很混乱,但在老师要观察他们游戏的逻辑,他们的游戏秩序,游戏的进展,游戏的发展,游戏的理解,说明我们要去仔细观察。
比如两个孩子正在奔跑奔跑的时候,老师会认为他怎么跑来跑去无所事事,其实孩子在想象,他说我是火箭,我拿的积木是火箭发射了。像这样的情况一定要了解,还是有自己的逻辑的,它是自己游戏的一种逻辑在里面,了解他,你就会尊重他。
观察他们,我们有一条就是要不干扰其他孩子的游戏,所以当看到孩子在奔跑的时候,他也是有抑制能力的了,他经过一些游戏的场地的时候,他是绕过去的,他是跨过去的,有的还是很小心翼翼的不去破坏的,尽管看上去很乱,还是发现他一种很好的品质。
虽然是当下奔跑,老师就把这些品质仔细观察,拍下来或者是分享的时候去跟孩子讨论展示他这个躲闪奔跑的火箭,但他不破坏别人正在进行的游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行为。
孩子们的对战也要看他们有没有自己的逻辑啊,他们有没有随意合作的,谁和谁是一对的,还是乱搭混搭,只想了解这些地方跟游戏分享都有很大的关系,这都是社会性的内容和发展。
别看场面乱,要看到孩子们的控制性和他的秩序性。你看游戏不是看他的表面新闻,而是看到这些行为对他的发展。以及他们所涉及的领域。
游戏中单一的事情,可以拍下来,在分享的时候给孩子们指出来,主要是要保证他们的安全,如果有不安全的时候,要提出来,但是不干涉他们的游戏。
还要观察分享倾听孩子们的游戏。
过斜坡——
孩子骑车过斜坡桥添加木板,从一块木板添加到4块木板,骑三轮车没有过去,但是骑两轮的平衡车过去了。 然后孩子就放弃了三轮车啊,选择骑两轮车平衡车。
从中可以观察到孩子的目的是过斜坡桥,不是搭桥。从搭桥中也可以看到孩子的经验,知道木板加多加宽可以通过三轮车。
孩子的活动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扩展的。
我们通过游戏知道了孩子知道了一些什么,做到了一些什么?但很难知道,他还不知道什么。我们常常以他们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去介入。
口头上总是说相信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但是我们总是不太相信孩子,这个时候就要了解孩子游戏的动机到底是什么。所以保教指南特别指出,不要急于介入,以免干绕孩子的游戏。
老师的核心素养就是要能够解读孩子的游戏,分析孩子的游戏。观察分析解读孩子的游戏。解读在前,如果你看不懂就不要介入。 事后再分析,所以解读才是重要的。
……
老师观察的时候要放弃你的预期,你带着自己的预期就会发现跟我们的预期不一样,就会往我们的预期方向上引。老师放空自己,并不等于老师一点想法都没有。
所以老师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一切都可能发生。
机器人——
搭高机器人,
老师既然知道了孩子的游戏动机,就可以给予相应的材料支持。
四是关于游戏中的安全问题
老师多观察看安全性的问题,老师就要靠近了,还有看到孩子们有没有观察到安全性。还要注意到孩子的安全防护能力。如果真的要倒,老师要提示,看孩子们的反应。如果真倒,要把视频拍下来,事后分析,让小朋友观察为什么倒?怎样才能避免?怎样保护自己?或是观察孩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
还在自我保护经验,孩子的安全保护能力是从小慢慢的建立起来的。
活动过程中很难有磕磕碰碰的,家长不理解,但是如果把你自己的观察的发给家长看,分享给家长,家长会感激你的,也不再太在意磕磕碰碰的小问题了。
可以给孩子讲解读孩子在游戏中的积累和发展。
当家长知道你的解读,家长都会认为老师不是保姆,是一个专业工作者,他就不会那么苛求工作中的生活中的小事。
经常跟家长经常分析你的观察,而不是给家长布置任务。
五是关于游戏后分享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其他同学小朋友的分享?
一是分享的点太多。二是没有视频,没有图片对应孩子的表达不太流畅,所以其他小朋友觉得听不懂的没意思。 必须有视频或图片。
分享要搞清楚分享的目的是什么?是促进孩子的思维思考,让孩子们思考。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想法进行思考,孩子就会把类似的相关经验分享出来。
安吉把这个作为分享课程,他们有时候讨论的是一个数学问题,有时候讨论的是科学问题,有时讨论的是社会问题。要引导孩子说老师只是调动孩子的说的积极性,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那样呢?所以要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过来。首先要想一想分享的目的是什么?
要让孩子多说,也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多米诺牌你是用了很大的利益让他们推到了吗?不知道呀,我只是轻轻碰了一块,后面的接着就倒了,这就是一个力的问题,这也是值得讨论的。 为什么这倒了一半就不倒了呢?那是前面一块没有碰到后面一块,所以啊,这会是有各种原因各种状况的。
六 关于幼儿园课程设置的问题。
儿童在行课程随行。预设与生成。
七关于游戏计划的问题。
游戏计划往往局限了孩子。
没有做计划的孩子,不等于不代表他心中没有目标。
不要让计划局限了孩子。
八 关于图式化解读幼儿游戏行为问题。
图示要有价值和意义。
环境,行为,关键性语言,经验,情绪
一段视频大家分析。有科学的问题,有社会的问题,那就合作。反复的播放这个视频,反复讨论。然后有提供案例视频的老师写。很多老师都讨论了,你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写。那这个案例就是由提供者写者所有。
在视频提供讨论,在提供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学会了视频如何拍摄如何观察,然后就知道如何解读了。
教研的差异就是资源。要有民主的研讨氛围。
老师要多学习核心经验。
最大化的发展孩子,最大化的让老师成长。
安吉游戏的价值就是没有废弃集体教学,是集体教学用生成教学的方式。 没有废弃学科,它的学科教学仍然在老师的心中。 老师都有学科教学的经验在手上不断的在捕捉。 所以他没有预设的集体教学。只有生成的游戏分享作为集体教学。
他们的教案是上完以后才写的。是回溯性的教案。
总结反思,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啊,为什么发言等等
教案,有预设的,也有生成的,标注出来。
回溯性教案和案例分析是不一回事的。
对于小班的孩子,他只知道现在,只说到他想说的,感觉到他知道的,讲什么就记什么就行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与教师应该给予孩子自主游戏的空间与时间,使孩子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游戏真正做到了把游戏还给孩子,丰富的游戏材料、开阔的游戏场地,在自主创造的空间里,都能让孩子大显身手。老师们最重要的工作是观察和记录,他们不需要教会孩子如何玩。孩子是游戏的主人,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从游戏中学到了什么,才是关键。
那些天然的,如石头、木块、沙土、落叶、小草,还有废旧物等一些低结构材料,在小朋友的游戏中,都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
孩子们们在游戏中学习交往、探索发现、练习建构,发展语言能力、学会解决问题……一切都是自主自动自发的,是自由、快乐、放松的,孩子们潜在能量在游戏过程中一步步被激发出来,这才是游戏探索的最终目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实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中,释放天性,激发潜能,尽情展示探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