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自己对阅读这件事没有规划。
最近正在让自己养成每天至少阅读2小时的习惯。
之前的自己,是心情和状态不错的时候,会读上一上午,甚至一整天;但跟好朋友约着出去玩的时候,会连续两三天不读…
但一般都不会超过3天,因为如果超过3天,大脑没有吸取新的知识,自己内心深处某个地方好像总缺了点什么。
因为有了之前的基础,所以在养成每天至少阅读2小时习惯的过程中,并没有耗费我多大的意志力。
就好似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目前,我想养成的第二个习惯:每天通过写作的方式输出。
主要有几点原因:
1.写作可以让我更深入的思考。让我对自己读过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2.写作可以提高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个人认为写的过程也是“说”的一种方式。
3.写作可以倒逼输入。因为如果想要一直有产出,大脑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输入,你才有东西可写。
输入和输出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再说说写作过程中,我发现的自己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1.由于我现在是在养成写作习惯的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强迫自己,去写一些逻辑条理更清晰、更能吸引人的内容。
因为在养成一个习惯的前期,你让自己耗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上面,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当然,等到后面,习惯慢慢养起来了,我会去注意写的文章的质量问题。
现在就是随心写,想到什么写什么。
我的原则是:先把习惯养起来再做优化。
2.因为有时候精神状态不佳,(主要因为比较困)写出的文章内容,完全是在大脑半迷糊状态下进行的,条理不是一般的不清晰。
后期更正办法:在精神状态不佳的时候,就小憩一会,睡醒后,等脑袋瓜完全清醒了再开始写。
3.把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用碎片化时间,来构思自己今天要写的文章主题。(比如吃饭等待出餐的时间,工作间隙休息的时间等等)
这两天刚好看完了一本书《习惯的力量》
这本书里面提到了一个习惯的运作机制:暗示➡️惯常行为➡️奖励
打个比方来解释这个机制,我喜欢在学习的时候吃东西,这个就是我的习惯。
这里的暗示就是:我会习惯性在书桌旁放一瓶饮料或一包零食;
惯常行为就是:我在学的过程中会习惯性把零食拿起来往嘴里塞
奖励就是:吃完我的味蕾会得到满足,可以暂时性放松一下。
这本书提到,要想改变这个习惯,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你的某个习惯的暗示和奖励对你来说是什么;并且改变中间这个环境:惯常行为。
假如我想改变学习时,吃零食这个习惯。
我了解到暗示:是书桌旁有零食;
奖励是:暂时性得到放松一下。
我吃零食这个习惯渴望的奖励是得到放松,那么放松的方式有很多种。
我可以把惯常行为:改为去客厅走动一下/收拾一下房间等等。
(这些都比吃零食好,因为吃零食,味蕾得到了满足,你会继续渴望下次再吃,这样很影响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效率。)
暗示这个时候也可以适当换动一下,再书桌上放一个水果。
一般说来,暗示可以不用改变,搞清楚暗示和奖励(即做了这个习惯性动作后,背后的渴望),改变中间惯常行为。
足以让你改变某个不好的习惯。
书中还讲了跟习惯有关的其他一些内容,大家有空可以去读一下呀~
对于想要养成习惯/改变习惯的小伙伴来说,这本来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最后用书中一句话收尾:只要付出时间和努力,几乎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