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我沉浸于《教师阅读地图》的研读,仿佛开启了一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奇妙旅程,收获满满,对教师专业阅读与自身发展有了全新认知。
一、《教师阅读地图》的核心观点:
1. 教师阅读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阅读,阅读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丰富知识结构、形成教育智慧的重要途径。
2. 教师知识结构的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知识,约占30%)、人类基本知识(约占20%)。这种结构有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 根本书籍的概念与价值:根本书籍是指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这些书籍包含人类或学科的“基本语言”,即根本概念,能够帮助教师构建合宜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图式。
4. 知性阅读的方法:知性阅读是一种深度阅读方法,强调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选择、聆听、梳理、批判,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实现知识的丰富、优化或重建。
5. 阅读路径的个性化与系统性:教师的阅读路径应该是个性化的,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系统性和规律。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强调基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知识结构和实际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书籍进行阅读。
6. 阅读与教育实践的结合: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阅读,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育质量。
7. 《教师阅读地图》提出了“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的概念,这是一种帮助教师规划阅读路径、选择阅读材料的工具。它将教师的阅读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阅读(针对教师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拓展阅读(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和个人兴趣的拓展性书籍)和深度阅读(针对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核心问题和经典著作)。通过构建这样的阅读地图,教师可以更系统地规划自己的阅读,避免盲目性,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阅读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从“阅读”到“专业成长”的有效转化。
这些核心观点共同构成了《教师阅读地图》的主要思想,强调了教师阅读的必要性、方法和路径,以及阅读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清晰的指导。
二、《教师阅读地图》中涉及的一些金句
1. “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2. “教师要选择与自己的职业发展阶段相结合,与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的书来读。”
3. “真正的思考,是专注于内的安静,外在的光环只是额外的奖赏,不应该成为教师成长追逐的目标。”
4. “教育教学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安静润泽,真实的成就感来自将教室里的事情做到尽可能卓越。”
5.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无论执教哪一学科都要有渊博的知识。”
6. “阅读专业书籍要学会考虑,边看边思索,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理论、反思总结过程中成就自身的发展。”
7. “不解决教师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的问题,专业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8. “教师需要阅读50%的学科知识书籍,阅读30%专业教育(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书籍,阅读20%的人类基本知识书籍。”
9. “专业阅读是一场真诚而深入的恋爱。”
10. 教师专业阅读地图是一张永远处于开放之中的全息阅读地图。
11.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12. 如果说最好的投资是投资大脑的话,对教师而言,投资大脑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进行合宜的专业阅读。
这些金句简洁而富有深意,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师阅读地图》的核心思想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三、读书心得体会
书中指出教师专业阅读存在诸多误区,如流行书籍与庸俗成功学的误导、伪技术类书籍的迷惑、概念词语丛林的迷失以及阅读方法不当等。这些误区恰似隐藏在迷雾中的暗礁,稍不留意就会使我们的阅读偏离正轨。过去,我也常被心灵鸡汤式书籍吸引,沉醉于短暂的亢奋,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与现实。如今我明白,真正的教育成功源于让学科在教室绽放魅力,真正的激励来自将教学做到极致后的自我认同。同时,要警惕那些看似能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实则把教育简单化的伪技术书籍,还需避免在概念的迷宫中徘徊,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师专业阅读地图的新思维为我指明了前行方向。人具有未来性,我们应依据职业谋划构筑阅读地图。在专业知识结构中,本体性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各占一定比例,相辅相成。我也规划了自己2025年的阅读路径,涵盖政治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力求全面提升自己。而专业发展经历的“浪漫 - 精确 - 综合”过程,不仅适用于教学内容,也贯穿于个人智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阶段。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和自身成长中,要把握好每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实现螺旋式上升。
研读根本书籍是提升教师素养的关键。一个构造合宜的头脑胜过充满知识的头脑,根本书籍奠定教师精神和学术根基,其包含的根本概念是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通过知性阅读,我们能与书籍深度对话,实现同化、顺应与平衡,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在阅读根本书籍时,可采用大量摘抄、揣摩结构、与书籍对话以及生命交流等方法,将书中智慧内化为自身能力。
此次阅读让我深刻认识到,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修课。未来,我会坚持知性阅读,像每日吃饭睡觉一样自然,跟随共同体读书打卡,在阅读中沉淀自己,让阅读和写作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阅读时,整理核心观点、构建知识专题,与书籍深入对话,批注所思所想,不断提升思维、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筑更合宜的大脑,为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