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立土中,天下之中
殷墟武官村M260号遗址(二)黄帝陪臣22人
武官村M260号“坑”祭道的中段填土平台上,发现有集中堆放在一起的人头骨22个。
他们是什么人?殉人么?
不,他们并非殉人,而是黄帝的22位陪臣(即殷王效仿前人,建黄帝庙、设“陪臣”22以祭血脉始祖黄帝)。
《尚书·舜典》载:舜王有陪臣二十二人,天下安之。
这些陪臣象征古黄帝时期的敕命之官、举用之臣……他们分职管理天下四方,咸成厥功,天下莫敢辟违。
二十二人分别为十官、十二牧,适符其数。
(1)十官——司空、司徒、司马、大理、后稷、共工、虞官、秩序、乐官、纳言;
司空:平水土;
司徒:主教化,百姓永和;
司马:主兵天下服.
大理:平民理,各服得其实;
稷官:主田,百谷时茂;
共工:为师,百工致功;
虞官:主山林,山泽辟成;
秩序:主礼,上下皆让;
乐官:典乐,迎宾客,远人来;
纳言:喉舌之官,受上言而宣于下。
(2)古王“咨十有二牧”
古王者必立牧,使往来牧诸侯,故谓之牧。该古字为手持棍棒驱赶牧畜之形象,本义指放养牲口,引申为放牧的牧场、郊外。
牧,在古代还有统治、管理民众的意思,古代的牧是官职,州牧也。
四岳八方之长(伯),为牧,故天下有十二牧长之官。
黄帝厚德信善,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忠信昭于四夷,天下皆相率来服。
武官村M260号遗址,是殷人“司中”之地,也是殷王治天下、平四面八方的政治理念,“坑”物是殷王追先人功的思想记录和表达方式。
帝王在土中天下平安!